央視網消息: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堅守一線,在65萬個城鄉社區從事著疫情監測、出入管理、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工作。他們響應號召,放棄假期,守土盡責,在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成績單上,社區工作者功不可沒,他們也是“英雄”。
武漢市硚口區營北社區黨委書記趙峰就是這四百多萬分之一。幾個月下來,沒有休息一天的他哪怕偶爾回到家,心裏那根弦也依然緊繃著。“記挂著社區裏的工作,擔心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遇到新困難,還有新需求。”趙峰説,“只有待在社區,心裏才覺得踏實。”
時針撥回至2020年1月,伴隨離漢通道關閉接踵而來的是武漢市交通暫停,小區封閉,市民居家隔離……社區成了疫情下的第一道防線,而忙碌則成了社區工作者的日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營北社區一共有32人確診,涉及17個家庭。最初,有些患者找不到床位,社區工作者每天除了要幫患者聯絡床位,還要聯絡密切接觸的居民了解身體情況,再加上營北社區是老社區,有些居民聯絡不上,這都讓這裡的12名社區工作者忙得焦頭爛額。
好在建方艙醫院加床位,確保患者應收盡收、老百姓馬上入院,社區裏也有志願者和下沉幹部加入,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疫情期間,營北社區的菜攤也是社區幹部聯絡來的。在那個時候,社區居民不能外出,生活物資保障成了問題,於是趙峰主動找到了原來在附近市場賣菜的一個商販。從那時起,菜攤的生意一直延續至今,解決了社區生活物資保障的難題。
居民生活有了保障,可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卻常常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女兒2月17日那天生日趙峰都沒能陪她。雖然有些遺憾,可趙峰笑著説道:“她已經20歲了,還過什麼生日,再説這裡的鄰居更需要我在他們身邊。”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社區的患者數量逐漸清零。從3月15日開始,營北社區成為無疫情小區,居民的生活秩序開始逐漸恢復。然而,社區幹部依然面臨著內防反彈的壓力,尤其是從4月8日開始武漢解除城市管控,外地返漢的社區居民不斷增加,更讓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不敢有絲毫放鬆。
營北社區有1600多戶居民,6位網格員每人要負責近300戶居民。春節期間,營北社區中有700戶左右外出,現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員返漢,防控的壓力也驟然加大。
不僅是網格員的工作任務重了,社區的其他工作人員也並不輕鬆。疫情期間,原來負責樓道清掃工作的4名女清潔員還要承擔消殺的工作,平均下來每天要負責8到9個單元,9層樓的消殺。
現階段,武漢市無疫情小區居民可以安全有序流動。營北社區的租戶很多,人員流動情況複雜,如何能夠做到安全有序,社區的工作人員費盡了心思,為了能識別外地返漢人員,做好居民的出入管理,社區居民出入小區時,除了要掃碼、量體溫,還要開具相應的出行證明。
外地返漢人員初次回家,都需要到社區去登記才能進門。這樣一來,便於社區掌握轄區內返漢人員的情況,萬一齣現病情,便於追蹤。另外,社區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的服務。
“對於不是在整個疫情期間都居住在這裡的居民,我們都會告訴他們社區有哪幾種採購生活物資的方式,有哪幾種買藥的方式,社區的網格員是誰,”趙峰稱,“我們要把這些信息告訴每一個人,以此獲得大家的理解。”
在社區登記完之後,返漢人員就可以和普通居民一樣開具相關的出行證明出入社區,出入社區的出行證明有3種:已經復工復産的居民可以開具長期的出入證明,一般的家庭戶可以持三天一次的證明出入,還有一種是對臨時有事要出門的居民開具的臨時出入證明。
跟有的只需要掃碼、測體溫就能進出的社區相比,營北社區這種舉措雖然更麻煩一些,但得到了絕大多數社區居民的認可。“我覺得還是應該管得嚴,這樣對我們負責。”一位居民説道。
社區裏還有很多上了年紀的空巢、獨居老人,除了正常的社區管理工作,社區幹部還要上門給一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提供幫助,幫他們代買一些生活用品。
疫情期間,社區管控不能隨意出入,老人的兒女也幫不上忙,老人的生活需要社區幹部幫助照料。現如今,疫情形勢好轉,老人的兒女也特意前來感謝社區的幫助。
如今,在社區的廣場上還搭起了小菜市場,居民不出社區就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為了給社區居民解解饞,社區工作人員甚至聯絡了社區裏一個開熱幹面館的大娘,在社區裏賣起了熱幹面……生活的氣息就這樣一天天回來了。
社區書記趙峰告訴記者:雖然這段時間很累,但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很充實。經過這次抗擊疫情的錘煉,社區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看到社區居民的生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恢復正常,每一個社區工作者更深感欣慰,“疫情之中,我們就是要做一些平常想做還做不了的事情”。
趙峰覺得,這次戰疫好像把鄰居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就像小時候,誰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端給鄰居嘗一嘗那樣,”趙峰説道,“在營北社區,我好像也有這種感覺,我們既擁有21世紀的科技文明,彼此之間也有著深深的鄰里感情。”(聯合製作:央視網 焦點訪談 編輯:陳欣 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