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的年輕護士:給人驚喜的孩子們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3月24日 13:20
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3月24日 13:20
原標題:抗疫一線的年輕護士:給人驚喜的孩子們
正在加載

閆靜(左一)和同事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郭會敏(左一)和出院的小患者互動,據了解,這一家三口住的就是家庭病房。受訪者供圖

  閆靜的微信名字是“三歲”,頭像是卡通人物蠟筆小新,這位出生於1995年的年輕人像很多同齡人一樣有些“二次元”。閆靜也是北京佑安醫院新冠肺炎ICU病房裏最年輕的護士。

  北京佑安醫院內科總護士長郭會敏説,ICU病房的護士往往是醫院裏最優秀的一批護士,他們在工作時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因為患者的情況比較重、搶救儀器比較多,如果護士的專業水準不到位的話,可能一個小疏忽患者就沒了。

  當初報名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科室裏的護士都很踴躍,“確實挺感動的,大家有孩子的都報名,我一個沒結婚的能不報名嘛”。根據醫院的工作安排,閆靜是第五批參與抗疫的護士,從2月18日到3月18日,無休工作一個月。談及這一個月的工作,閆靜説得最多的詞就是“成長”。

  下了夜班亢奮兩三個小時才能睡著

  此前,閆靜在醫院肝病重症病房ICU工作。在閆靜看來,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比肝病重症病房ICU的患者病情嚴重,抗擊疫情的整體工作節奏都比較快,而且此次護理的是呼吸道傳染病,閆靜學習了很多此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

  作為隊伍中最年輕的護士,閆靜遇到不會的事情會向前輩們請教,“但是也只能問一次,問第二次的話,我覺得是給別人添麻煩,畢竟大家都有患者需要照看。剛開始有些壓力,不過我學東西比較快,也必須逼自己學會。”

  閆靜第一次在新冠肺炎的ICU病房裏看到ECMO(體外膜肺氧合)。她曾經遇到過一次ECMO的警報,“真的挺嚇人的”。警報聲響後,她從椅子上彈起來,醫生聽到警報以後也趕緊過來處理。原來是患者發生了血栓,導致ECMO的一條管道堵住了,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給患者換了一套新的管路,因為換管路期間患者可能隨時有危險,閆靜需要幫醫生準備好搶救車等搶救設備,同時還要協助醫生記錄相關數值。整個過程大約只有5分鐘左右。

  3月15日,記者採訪閆靜的當天,她又在看護一位上了ECMO的患者。閆靜數了一下,空腸管、胃管、股靜脈管、頸靜脈管、尿管、動靜脈置管、兩個側管針——患者身上一共8根管,除了ECMO,還有一台血濾機支持著患者的生命。面對如此危重的患者,閆靜需要時刻把自己腦子裏的弦繃得緊緊的,患者一旦發生生命危險就立刻搶救,一秒鐘都不能耽誤。

  由於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導致閆靜的睡眠不是特別好,尤其是輪到晚上12點下班的時候,淩晨1點回到賓館,常常3點都睡不著,“整個人都很亢奮,躺在床上腦子裏就像過電影一樣回想醫院的情景”。後來,閆靜和其他同事交流,發現大家情況都差不多。

  轉入ICU的新冠肺炎患者往往都是昏迷的,像閆靜這樣的一線護士,沒有和患者家屬交流的機會,也無法聽到患者對他們説謝謝,但是她説,看著患者生命指標逐漸好轉並成功轉到普通病房,會覺得很驕傲。

  3月18日,閆靜結束了她這輪抗疫工作,當天她發了條朋友圈:“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先放鬆一下,如果疫情還沒有結束,還會上一線,“隨時做好準備!”

  家庭病房關照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

  比閆靜大兩歲的牛欣月是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的護士,參與到醫院內部第一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中來。她1月27日(大年初三)中午收到通知,晚上便進了新冠肺炎收治病房開始工作。牛欣月護理的是相對輕症的患者。

  讓牛欣月印象深刻的是患者們內心的焦慮。牛欣月記得有位患者總是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找護士,比如説吃飯的床板不會放、看不清溫度計等。還有的患者因為擔心傳染家人等問題而導致胃口不好、晚上睡不好覺。

  牛欣月説,當時護士們的工作都很忙,沒有辦法抽出整塊時間給患者做心理護理,就利用清潔衛生、做咽試子檢測、量體溫等契機,儘量多和患者聊天,或者拍拍肩膀,以安撫患者。

  北京佑安醫院收治的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中,有很多是家庭聚集性病例,醫院便安排了一些家庭病房,讓來自同一家庭的新冠肺炎患者住在一間病房裏。牛欣月能感覺到,家庭病房的設立,讓患者的焦慮少了一些,“一方面彼此能有個照應,另外一方面也能緩解對家人的思念。尤其是那些小孩子,能和家長住在一起,會不那麼害怕”。

  隨著收治患者的增加,牛欣月的工作越來越忙,常常連續工作超過6個小時——一次輪班的時間。作為醫院內部第一批參與抗疫的醫護,病毒的不確定性、工作流程的完善等並沒有給牛欣月帶來多大的困擾。唯一讓這位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兒有點不習慣的是,抗疫期間只能住酒店,20多天見不到爸媽。牛欣月説:“還挺想他們的。”

  在護士長郭會敏的眼裏,閆靜和牛欣月還都是孩子,“這些孩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把自己擺得特別正,他們明白自己是什麼,需要幹什麼,給了我驚喜,也給了我意外的收穫。”她説。

  新冠病房總護士長:差不多所有問題都能解決

  1月25日(大年初一),郭會敏收到醫院要組建新冠病房的通知後,第一時間要求進一線工作。她管理經驗豐富,對護士情況熟悉,醫院先安排她協助開展護理人力資源調配。2月11日,郭會敏作為第二梯隊的護理人員,正式進入一線工作,擔任新冠病房總護士長。

  郭會敏進入病房後的工作重點是重症患者的護理。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當時北京佑安醫院新冠病房內的重症患者開始變多,重症患者的病情開始變得更重,相應的護理工作也變得更繁重。

  當時一些患者病情比較重,但是還沒達到進入ICU的標準,為了方便管理,就專門設置了一個病區收治這些患者。郭會敏記得,有天她難得早睡,晚上11點手機響了,這個病區的護士長聯絡她説,有個患者上了呼吸機,需要她緊急協調會用呼吸機的護士過來。

  郭會敏腦子裏飛快轉了一下:“如果有一個護士專門看呼吸機,病區裏剩下兩位護士照看其他患者會很吃力。需要從ICU協調一位會呼吸機的護士,再從其他病區協調一位護士協助兩位護士看護這個病區的其他患者。”

  然後,郭會敏分別給兩個病區的護士長打電話,確認是否可以抽調人手來協助。幸好當天其他兩個病區情況穩定,郭會敏順利地協調好了人員。在一線值班的這一個月,郭會敏説,其實特別怕電話響,電話一響就肯定是急事,而且是特別特別急的事。

  然而,郭會敏每天卻有接不完的電話,有時候她去病區裏查房沒帶手機,等出來以後,未接電話和未讀的微信會有幾十個,她脫掉防護服以後,得用近一個小時來回電話、回微信,“因為要跟對方説清楚他想知道的事兒,還要弄明白領導佈置的任務,同時還要再想領導佈置的工作能不能完成,如果能完成,在什麼時候能完成?如果完成不了,有哪些因素制約了,再跟領導提。有的時候打電話的過程中,可能還有別的人來找。”

  郭會敏感慨,參加抗疫工作以後,覺得有計劃安排的事情都太輕鬆了,因為在抗疫期間,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突發的,而且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完,還要保質保量。

  17年前,郭會敏參加了抗擊SARS的救治工作,當時她是一個病區的護士長。現在回想起來,郭會敏覺得當時自己做好執行工作就行,而此次是作為一個“小管理者”。“這次疫情對我自己、我們整個護理團隊,包括整個醫院來説都是一個考驗”。

  3月7日,郭會敏暫時結束了在抗疫一線的工作,回顧近一個月的一線工作經歷,郭會敏覺得好像並沒有特別難解決的事,“差不多所有問題都能解決”,“至於那些不是我們醫院層面能解決的問題,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

  據了解,北京佑安醫院派護士200多人次進新冠病區工作,佔全院護士總數的2/5,涉及所有臨床科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編輯:謝博韜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抗疫一線的年輕護士:給人驚喜的孩子們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