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中華文明力量 贏取抗疫勝利

來源:光明網  |  2020年03月16日 10:46
光明網 | 2020年03月16日 10:46
原標題:汲取中華文明力量 贏取抗疫勝利
正在加載

  作者:郭齊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

  天人合一 尊道貴德

  中國古人特別強調要處理好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自身身心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關於人與自然、個人與群體、個人的身與心辯證統一關係的思想資源。儒家強調的是人的生命不僅與天地相參,而且頂天立地,追求“同天人”“合內外”,即殊相與共相的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在這種“天人合一”之中得到一種最高的理智的幸福。道家順應自然,崇尚自然清靜無為,敬畏天地,尊重民眾,珍惜生命。《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道”具有“自然無為”“虛靜”“柔弱”“不爭”“處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特性,這些思想都有助於人的身與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正是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和人們長期對自然採取一種掠奪和衝突的態度,破壞了人類和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導致大自然的反噬和報復。“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如果人們不敬畏生命、崇尚自然,人類就要受到懲罰,深陷嚴重的危機和災難。《道德經》強調“尊道貴德”,即“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天地萬物都要尊崇道而重視德。“尊道”就是按照“道”的運行規律去對待萬事萬物,尊重一切生命的運行都按照自然的規律循環,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貴德”則要求我們以“道”為心,去踐行“道”。《周易》中講“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將生命定位成一種最高的道德原則,其倫理價值也因此被確立起來。

   仁愛天下 舍生取義

  《論語》的基本觀念是“仁”。“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故曰“仁者人也。”“仁”其實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天地萬物之間的普遍聯絡與相互滋養潤澤。“仁”的具體含義是“愛人”,即是一種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本都有仁性,天生就有惻隱之心,能對別人的痛苦和歡樂産生共鳴。有仁德的人會用愛心去對待人,既自愛又愛人,既自尊又尊人。“仁”是一種寬容的精神。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盡己為忠”“推己為恕”。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愛的精神,由愛自己的親人推廣到愛周圍的人,愛所有的人。《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我們愛自己的親人,進而愛人類,愛草木鳥獸,愛自然萬物,所以仁者把自己和天地萬物看成一體。孔子和儒家主張通過仁愛之心的推廣,把人的精神提揚到超脫尋常的人與我、物與我之分別的“天人合一”之境。

  醫者仁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可謂我國傳統醫學文化美德內涵的核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挺身而出,自願請戰,勇擔重任,不懼風險、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用血肉之軀為我們築起一道防護墻。健康所繫,性命之托,“人命之重,有貴千金”。他們為大我舍小我,以行仁義為己任,博施于眾,愛濟天下,涌現出許許多多舍家為國的感人事跡,充分詮釋了家國天下的豪情與擔當。有的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幸感染病毒而去世,他們用生命托起生命,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舍生取義”的壯烈篇章,展現了醫者的風骨與仁心,他們的名字將永遠被銘記。

  民胞物與 天下一家

  北宋張載在《西銘》中説:“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天下本來就是一家,天地就是我們的祖宗父母,在天地這個“大父母”的懷抱裏,眾人與生靈萬物不再是與人無關的孤獨的外在者,而是與我血脈相連的一體同胞的兄弟。

  明代王守仁在《大學問》中説:“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是其一體之仁也,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這就是説,不管是有知覺的動物,有生命的植物,還是如瓦石之類的無生命的物體,當它們受到破壞或者損害時,每一個人都會從內心産生“不忍人之心”“憐恤之心”和“顧惜之心”,並把它們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加以愛護。

  正是這種休戚與共的共同體意識,讓全國各地的人們、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紛紛施以援手;國際上許多國家也守望相助,捐贈了大量防護物品和消毒用品。日本捐贈物資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詩句,生動地表達了一體同心、患難與共的情感,以及天下一家、心意感通的精神境界。

  為仁由己 自勝者強

  中國傳統文化中“民胞物與”“天下一家”的大生命觀,有助於我們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對化解當前消費主義橫行、自然環境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病毒肆虐等全球性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中國人民是不怕困難的,我們從來都是在困難中前進,在困難中正視自己、檢查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一直是我們砥礪前行的內在動力,能不斷啟發人們的內心自覺。孔子肯定人們的主體性,他主張“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這種自反自修、內在超越性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在認識自然、觀察社會、反省自身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屹立不倒的精神源泉。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這就要求人類約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貪念,控制自己的慾望,確立起生命至貴的價值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應該靜心沉思,回顧經典,汲取中華文明的精髓,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賦予自己最深沉和堅定的力量。古人講,“不動性天不降災,心不起惡念,地府不降病”。《道德經》説:“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信心是贏得勝利的關鍵,只要我們懷著必贏的信念,一定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編輯:王若怡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汲取中華文明力量 贏取抗疫勝利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