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最前線】心懷感恩馳援湖北!綿陽市中心醫院三批醫療隊先後出征,再顯災難救援力量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3月06日 11:53
央視網 | 2020年03月06日 11:5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救援、救援!集結,啟程,再出征。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華夏大地,綿陽市中心醫院前後派出三批共29人的醫療隊伍奔赴武漢。

  不可預知,最美逆行。共克時艱,成效卓然,是四川力量、綿陽力量、綿陽市中心醫院力量的彰顯,他們用專業和擔當,在災難救援上眾志成城書寫新篇章。

  臨危受命,思考災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

  “我們不能白白受災,一定要總結一點東西供後人參考”,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情結,2月21日,四川第九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疫區,自大年三十就連續加班的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理事、綿陽市中心醫院王東書記臨危受命,擔任領隊率領四川181名隊員再次出發。參加過非典防控、甲流防控、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九寨溝地震等大型公共事件的醫療救治任務,此次到武漢救援,王東覺得體現的是醫者的擔當和責任,更是汶川地震災區的感恩之情。

  疫情初現端倪之時,王東就開始高度關注,對醫院即將面臨的實際工作進行前瞻性分析,在他的部署下全院3000多人高速運轉了起來,科學精準有序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此次支援武漢,王東相信自己的隊伍一定能很好的完成任務,但是整個醫療隊的安全,都需要他整個領隊來負責,隊伍怎麼帶出來就要怎麼安全的帶回去。

  組織災害管理學研究,通過歷次救援組織經驗,為科學實施突發事件救援提供良好借鑒,也是王東此行的另一個目的。王東認為災害醫學救援研究提升的不僅僅是醫院的急診急救水平,而是一家醫院整體的管理水平。沒有災難醫學,很難將損傷最小化。17年過去了,王東書記和災難醫學之間的對話從未停止。“我們做不到不讓災難發生,我們能做到的是讓災難的損失降到最低。面對災難,我們還有太多太多事要做。”顯然,他與災難的情結還在繼續……

  心懷感恩,此行意義非比尋常

  對肖代軍來説,此行去武漢意義非比尋常,12年前,汶川地震發生時,與北川縣城僅一山之隔,年僅14歲的肖代君在這場災害中倖免于難,全國各地的支援幫助帶給他戰勝災難的勇氣。在武漢方艙醫院的每一天,他都在及時總結,對患者治療和生活的關照不斷細緻,主動積極想辦法幫助患者調節情緒,助力康復。目前病人情緒穩定,各方面也越來越順。患者踏實安心的背後,則是像肖代軍這樣的醫護人員艱苦的付出。

  12年前,梁拯華還在北川桂溪鎮讀書,汶川地震發生時,家裏的房子跨了,幾位親人遇難,正是全國各地的支援幫助,帶給他莫大的感動,後來選擇了學醫。他説,此去就兩個目的,作為醫務人員,這是個人價值的最大體現。為了報恩,他更是責無旁貸。他每天還進行健康宣教,為患者加油打氣。目前,很多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轉,感動,在病房裏持續上演。

  敬畏生命,從汶川地震到轉戰武漢

  “只要有需要,就是我的義不容辭”,許治華作為一名擁有12年臨床經驗的重症專家,在汶川地震時就已經大顯身手,當時剛從華西醫院進修回來的他開始在生命廣場開展了2個月的重症救治。綿陽首批20人援武漢醫療隊出征,許治華是隊長,到達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接管15樓,他是病區主任。既要治療病患、制定流程,也要協調物資,這就是他每天的工作,已經持續了1個多月。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最快10天就出院2人。接診治療58人,已治愈出院20多人,還有20多個病危病人,他們大多數已轉為了輕症。這是心中有一份對生命的敬畏。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高,出院病人增多治愈率高,這是許治華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

  汶川地震時,已經參加工作的趙潔琨徹夜在醫院救治傷員。如今,她的戰場轉到了武漢, “我們病區出院了近一半了,還專門建了個微信群。”趙潔琨説,建群的目的相互保持聯絡,她還可以持續關注大家的情況,了解治療效果,“大家都把我們當成家人來看待,讓我們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很有意義。”

編輯:康彥龍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戰疫最前線】心懷感恩馳援湖北!綿陽市中心醫院三批醫療隊先後出征,再顯災難救援力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