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的晚上,武漢協和東西湖醫院感染科緊急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患者名叫婷婷(化名),是一名孕婦,懷孕33周,入院時伴有低燒幹咳,血液和CT檢查結果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更糟糕的是,婷婷腹中的胎兒出現了缺氧、胎心不穩的情況。如此棘手的情況,很多醫生都是第一次見。
協和東西湖醫院感染隔離病區主任侯敏説,在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她“患得患失”,所有接手這名患者的醫生都很緊張。一方面,他們想好好地把該用的藥全部都用上,否則患者的症狀得不到緩解;另一方面,又怕這些藥物對患者腹中的胎兒有不良作用。
由於患者情況複雜,醫院立即通知産科、放射科和新生兒科等多學科專家前來感染科會診,産科主任代淑蘭就在其中。
“你放心,我們一定會救”
代淑蘭發現,患者肺部毛玻璃樣變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儘快將胎兒取出,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用藥。同時,患者的胎動減少,此時也應終止妊娠。如果不這樣做,孩子有可能胎死腹中。
面對如此大風險的挑戰,代淑蘭選擇義無反顧地接手。“我不治誰治呢?我覺得我就應該接。”
由於咳嗽、呼吸困難,婷婷不斷發出痛苦的呻吟,這讓代淑蘭心裏很不是滋味。代淑蘭在心裏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她治好,一定要讓孩子順利出生。
最終,會診專家組一致決定對患者實施剖腹産。但當時,武漢乃至全國範圍內都還沒有為新冠肺炎患者做剖腹産手術的經驗,做這樣一台手術,手術室能不能做好傳染病防護?醫護人員的安全怎麼保障?術後萬一嬰兒出現感染怎麼辦?這些問題成為代淑蘭心中揮散不去的擔憂。
手術如果失敗,大人和孩子的性命都將不保。2020年1月27日,手術當天,代淑蘭與婷婷的丈夫進行了術前談話,告知手術風險。婷婷的丈夫雙手不停顫抖,在簽完字後,直接跪在了代淑蘭面前,含淚懇請代淑蘭盡力救治自己的老婆孩子:“我們全靠你了。”代淑蘭強忍住眼淚,向他保證:“你放心,我們一定會救。”
一場特別的手術
按照傳染病三級防護措施,六名進入手術室的醫護人員除了穿上隔離服,還戴上了能夠包住頭和面部的呼吸防護器。同時,為防止發生意外,他們戴了四層醫用手套。穿上這一身防護裝備後,代淑蘭的每一口呼吸都變得很吃力,眼鏡也蒙上了一層水霧。為了能讓自己看得更加清楚,代淑蘭不斷地深吸氣和憋氣,以減少因呼吸産生的水霧附著在眼鏡上。
産科手術室裏,厚重的防護設備不但讓醫護人員的視野受限,動作也變得沉重而緩慢。手術過程中,代淑蘭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比平時多花兩倍的時間。“手上戴四層手術手套,平時我動作是很快的,但這次完全快不起來。”
1月27日18時47分,嬰兒的頭部露出,代淑蘭迅速將她從母體裏取出——是一個五斤重的女嬰。
“最危險的時候就是我取寶寶的時候,我擔心這個寶寶萬一齣來的時候要窒息怎麼辦。”
所幸代淑蘭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寶寶平安脫離母體後,傳開了一聲清脆的啼哭。所有人心裏的石頭都落地了,婷婷也綻放出了欣慰的笑容。
寶寶出生後被立刻轉入新生兒科的隔離病區,但代淑蘭在手術臺上的闖關還沒有結束。對於婷婷這樣的特殊病人,手術過程中要考慮到子宮收縮乏力、術中出血等問題,如果子宮收縮不好,産後大出血,她的處境將會十分危險。對於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手術團隊已經充分準備了應對方案,萬幸的是這些情況並沒有發生在婷婷身上,代淑蘭很快將婷婷的子宮縫合,成功完成了手術。
一個半小時的手術結束後,代淑蘭走出手術室,向患者家屬報喜。這時,代淑蘭才發現自己的手“完全不能動了”。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手術上,她甚至忘卻了自己肢體的酸痛。儘管手指麻木、衣服被汗水浸濕,但她仍然向大家比出了勝利的手勢。
既是幸福,也是幸運
手術後,婷婷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所幸的是新生兒的檢查並無異常。
在婷婷的請求下,代淑蘭為婷婷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怡幸,小名幸幸。“我要她一生幸福。”代淑蘭説。
從醫三十多年,代淑蘭親手把五千多個小生命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幸幸的到來對她來説,既是幸福,也是幸運。
因為手術後幸幸一家在不同的地方隔離,代淑蘭建了一個微信群,方便他們夫妻隨時了解幸幸的狀況。代淑蘭的查房也成了幸幸媽媽每天最期盼的事,只要聽見代淑蘭的腳步聲,婷婷就能夠辨認出“代主任來了”。
經過14天的隔離觀察,2020年2月11日下午,確認沒有被感染的小寶寶幸幸解除隔離,出院回家。幸幸媽媽最近的胸部CT和血常規、淋巴細胞等各項指標也有了好轉的跡象。如今,她最期待的,就是自己能夠痊癒,一家人團聚。
“我們要一起‘抗戰’,我們一定很快就會好的,一家人都會團圓的。”代淑蘭對婷婷説。(文/陳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