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標誌性經濟數據大盤點:突破 暖心 提氣

來源:光明日報  |  2020年01月23日 09:48
光明日報 | 2020年01月23日 09:48
原標題:數字記憶:突破 暖心 提氣
正在加載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港集裝箱碼頭。新華社發

福州機場口岸迎來春運期間出入境客流小高峰。新華社發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村民展示剛剛採摘的金橘。新華社發

瀋陽華晨寶馬大東工廠車身車間,機械手臂在進行車身製造。新華社發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二期)投産運營。新華社發

雲南昆明年貨市場紅紅火火。新華社發

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內工作人員擺放剛剛運抵的進口紅酒。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時光穿梭如白駒過隙。回望2019年,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重要的瞬間留存在記憶中。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隆重慶典似乎還在昨日,2020年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個日日夜夜。回望 2019年這個關鍵之年,有很多的維度和視角,而不久前中國經濟年報數據的集中發佈,讓我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數字記憶。這一年,一項項標誌性的經濟數據在汗水澆灌中誕生,以獨有的方式展現著中國風采、中國力量、中國精神。

  數據無聲,內涵豐富。它以理性嚴謹的特殊方式告訴世界,邁向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擁有怎樣的信心和力量。

  突破!這些數據定格經濟大國跨越新臺階的時刻

  【場景】2020年1月17日上午,北京,西長安街11號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中外記者匯聚,8點半就已有記者到場守候。10點正式發佈時間一到,一條震撼的信息立刻通過各新媒體平臺迅速傳遍世界——“重磅!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新聞發佈會結束時已近中午12時,記者們又涌到前邊,將新聞發佈人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團團圍住,依然有很多的問題期待他的回答。

  數據1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突破了10000美元——人均GDP是比較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跨越這個節點,一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結構、市場規模、創新條件都將邁上新臺階。

  數據2

  6.1%——2019年,中國GDP達到990865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

  數據3

  30733元——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首次突破3萬元。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大體持平。

  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0000美元,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不僅意味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而且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在穩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續改善,這不僅為中國今年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而且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事業作出了我們應有貢獻。它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寧吉喆表示。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約15億人。隨著總人口達到14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國家的行列,全球在這個行列的國家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全球70多億人口當中,由於中國的加入,有30億人口人均GDP都達到了10000美元以上。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所以説,把中國的事辦好,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雖然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同一個概念,但從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3萬元,這也為2020年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寧吉喆表示。

  2019年中國GDP6.1%的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從世界範圍內看,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1月出版的《全球經濟展望》所進行的預測,2019年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1.7%,發展中國家增長3.7%;其中,美國增長2.3%,歐元區增長1.1%,日本增長1.1%,巴西增長1.1%,俄羅斯增長1.2%,印度增長5.0%,南非增長0.4%。在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顯示出強大韌性。

  從歷史的坐標看,這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據。1952年,我國GDP總量僅為679億元,1986年GDP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2000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GDP總量在五年之內連上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臺階,2019年接近10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左右。

  同時寧吉喆強調,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仍然沒有改變,中國人口多,生産力總體還不發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仍然沒有改變,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久久為功、艱苦奮鬥。

暖心!這些數據印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我們更近了 

  【故事】春節將至,陜西延川縣乾坤灣鎮龍耳則村61歲的村民馬寶銀即將在自己寬敞明亮的新房裏,迎來第一個農曆新年。2019年5月,隨著革命聖地延安最後兩個貧困縣延川、宜川脫貧退出,延安告別絕對貧困。延安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延安市市長薛佔海表示,延安脫貧攻堅重心已轉至脫貧成果的鞏固提升,確保老區群眾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數據1

  1109萬——據最新統計,全國又有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連續七年脫貧人數在1000萬人以上。按現行貧困標準,2019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降到551萬人。

  數據2

  首次超過60%——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0.6%,首次超過60%,這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標誌性數據。

  數據3

  四個下降——2019年我國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八年下降;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2.4%,微觀杠桿率持續穩步下降。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中國政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交出了穩中有進的成績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一直將此作為戰略目標持續不斷地推進。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應該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

  2019年,我國扶貧工作力度、深度和精確度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項目、舉措傾斜力度加大;産業、就業、教育、健康扶貧紮實推進,全國貧困縣又摘帽了340個左右;“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基本完成。

  按照2014年國務院公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年要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這也意味著2019年比規劃提前一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的目標。有關專家指出,隨著城鎮化率突破60%,我國的城鎮化將逐漸進入到下半場,進入到二次城鎮化階段。相比一次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由鄉到城的流動,二次城鎮化是城市之間的流動,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從2019年數據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60%,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活躍,可穿戴智慧設備、智慧家用電器等商品快速增長。通信器材、化粧品類商品分別增長8.5%、12.6%。

  今年的經濟工作要集中優勢力量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精準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韓文秀説。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認為,我國已具備向高質量階段邁進的諸多優勢和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成長的“煩惱”、幸福的“煩惱”。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發展。

提氣!這些數據標定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故事】1月7日下午,位於上海臨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內,中國製造Model3首批社會車主交付儀式舉行。一年前的1月7日下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臨港産業區正式開工建設。從一片荒地到第一輛新車下線,再到成批新車上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設超預期。

  數據1

  突破100萬家——2019年,全年新設外資企業4.1萬家,日均設立112家。截至去年底,我國累計設立外資企業數突破100萬家,達到1001377家,這在我國利用外資乃至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

  數據2

  “三連漲”——2019年中國製造業企業的500強研發投入強度為2.14%,實現了2016年以來的“三連漲”。2019年,每天新登記企業約2萬家,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3件。

  數據3

  第一大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升至43.3%,民營企業首次成為第一大主體,其中出口占比達到51.9%,一半以上的出口由民營企業承擔。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指出,上海特斯拉從建廠到量産不到一年,創造了“中國速度”。2019年全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9415億元、增長5.8%,新設外資企業超過4萬家,保持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大項目落地多,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數量834個,增長15.8%;外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産業利用外資2660億元,增長25.6%,佔比升至28.3%。

  2020年1月20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披露,去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FDI)是1.39萬億美元,下降了1%。

  “2019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跨國投資低迷、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各國引資競爭加劇的條件下,中國吸收外資實現逆勢增長。”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去年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全球第二位。去年連續發佈實施了新的外商投資法、國務院穩外資20條、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一系列法規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出了穩外資的“組合拳”,有力穩定了外商投資的預期,提振了投資信心。三星、SK海力士、康寧顯示、卡特彼勒、英力士、松下、埃克森美孚等國際製造業巨頭紛紛加大對華投資,全年實際投入均超過1億美元。這對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彌補産業升級短板、增加高質量商品和服務供給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創新驅動轉型在提速,企業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活力迸發。結構優化升級在加快,新業態、新模式在涌現,5G商用正式啟動,去年前11個月已建成基站12.6萬個,在交通、醫療等多個行業形成了上百個創新應用的場景。

  近年來,全國上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集眾智、聚眾力、匯眾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科技新成果不斷涌現,去年嫦娥4號成功實現月背登陸,雪龍2號首航南極,首艘國産航母正式列裝。2019年,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達第14位,比上一年上升了3位。新動能新産業成長壯大,工業戰略性新型産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8%、8.4%;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3%,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慧經濟在中國大地上蓬勃興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要實現更高水平、更優結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要推進“五個轉變”:一是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二是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三是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四是從“分配失衡”轉向“普惠包容”;五是從“灰色增長”轉向“綠色增值”。推進“五個轉變”,要打通“六個路徑”,分別是:強化市場功能、提升産業鏈水平、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提升人力資本、推動綠色轉型、提高空間資源配置效率。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2019標誌性經濟數據大盤點:突破 暖心 提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