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傳統年俗結合 今年的“新四大年俗”是啥?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0年01月23日 09:44
北京青年報 | 2020年01月23日 09:44
原標題:“新四大年俗”出爐 集五福、雲拜年、搶紅包、全家遊入選
正在加載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大街小巷挂上福字時,年就要到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走親戚”“穿新衣”“吃大餐”已成常規項的今天,科技與傳統年俗結合催生的新年俗、新體驗讓“年味”更濃了。

  1月22日,中國新經濟研究院發佈《中國新年俗發展趨勢報告》,集五福、雲拜年、搶紅包、全家遊被票選為21世紀“新四大年俗”。與之相對的是,舞獅、放鞭炮、殺豬、手寫春聯等年俗逐步淡出我們的生活。專家表示,年俗形式變化的背後,是社會經濟、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但無論新舊年俗,都體現了人們美好願望、祝福的寄託。

  集五福帶動福文化向全球傳遞

  “你的五福集齊了嗎?”這可能是最近人們見面時最高頻的問候語了。每年都有數億人參與集五福,並帶動福文化向全球傳遞。5年來,“福”字被掃了超過100億次。春節前夕,百度“福”字搜索指數驟增百倍。

  在《中國青年報》發起的“你參與最多的新年俗”問卷調查中,集五福以超過80%的票數遙遙領先。“父親寫福字,母親貼福字,我來‘掃’福字,家裏年味兒更濃。”來自北京的小吳説。

  春晚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是陪伴無數人成長的年俗之一。調研數據顯示,90後竟然是春晚的忠實粉絲,超過60%的90後選擇“必看”,而“邊看春晚邊集五福”成為很多90後的新習慣。

  雲拜年成海外遊子首選方式

  網購的興起,讓“雲拜年”迅速流行起來。《報告》顯示,網購年貨不僅方便快捷、品種多樣,更能夠讓遠在海外、外省市的親友分享祝福。

  數據顯示,中國人2019年網購10萬億元,天貓年貨節已賣出全國3.8億斤的農産品。過去的“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變成了現在“人未到心意達”。

  此外,視頻拜年也成為海外遊子與親人溝通的首選方式。

  飛豬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期間外出旅行的整體人次比2018年增長了19%。其中,境外遊增長達28%,全球各地海島遊增長超90%。調研數據也顯示,春節計劃老中青三代同遊的佔比超過30%。如果外出不便,那就看個電影吧。淘票票數據顯示,全家一起觀影(一次購買3張以上電影票)人數較去年增長20%。

  電子紅包給父母表孝心

  過年發紅包是傳統年俗之一,長輩以此表達對晚輩的祝福,子女錶達對父母的孝心。電子紅包省去了反復存取款的麻煩,成為不少年輕人表達心意的首選。發紅包金額不限,弱化了金額本身,更突出了“壓歲”的美好祝福。

  男女老少都能參與新年俗

  據悉,此次一同入選十大最受歡迎年俗的還有看春晚、年夜飯、貼春聯、走親戚、穿新衣、看燈光秀。還有網友戲稱,“相親”也成為單身青年的“春節新年俗”。

  中國新經濟研究院專家、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表示,科技的發展對春節的影響確實挺大,他小時候給長輩拜年都需要敲門磕頭拿糖果,後來是寄信、發明信片,再後來是打電話、發短信,之後用支付寶紅包直接轉賬,以後説不定直接VR拜年了。這背後是通信從2G到5G的跨越,科技在飛速發展。“從這點來説,年俗形式變化體現了社會進步 。”科技感、國際化也將是中國新年俗的發展趨勢。

  浙江省民俗專家顧佳希也認同,新年俗的出現並不代表著對傳統年俗的否定,都是對美好願望、團聚祝福的傳承。新年俗是新技術與傳統年俗內涵融合的産物。“數字時代已經到了,我們在跟上時代發展的同時,也不能丟棄傳統。”顧佳希表示,讓男女老少都能參與到新年俗中,才能不斷擴大年俗文化傳承的範圍,讓“年味”歷久彌新。文/本報記者 程婕

編輯:王汝希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科技與傳統年俗結合 今年的“新四大年俗”是啥?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