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濕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1月16日 17:48
央視網 | 2020年01月16日 17:4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深深根植于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反映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深化,旨在不斷凝聚建設美麗中國的制度力量,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近日,央視網記者就如何破題“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使其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專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

  濕地保護體系初步建立

  央視網:2019年,全國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呈現出什麼特點?

  吳志民:2019年,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濕地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濕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開展了紅樹林專項調查,組織編制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和黃河流域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二是開展了《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實效評估,印發了《國家重要濕地名錄認定和發佈規定》,已出臺國家濕地保護管理制度14項,全國濕地保護率達到52.19%。三是起草完成濕地保護法的建議稿,配合全國人大環資委濕地保護立法領導小組開展立法調研,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頒布了省級濕地保護立法。四是實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三五”實施規劃》,完成濕地保護恢復工程417項,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等,實施退耕還濕30萬畝。推進小微濕地保護恢復,恢復退化濕地107萬畝。五是開展了濕地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項調查。六是開展破壞濕地案件督辦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督查工作。七是啟動全國濕地保護修復“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國家林草局與中國科學院依託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建立了國家級濕地研究中心。八是成功申辦2021年《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展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和國際重要濕地指定工作,開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近期將向國內外發佈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開展“一帶一路”濕地保護修複國際合作,舉辦了2019世界濕地日主場宣傳活動。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國際重要濕地57處、濕地自然保護區602處、國家濕地公園899個、省級重要濕地781處以及數量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全國濕地保護體系初步建立。

  酒泉肅州區濕地呈現出獨特的戈壁綠洲濕地景觀(甘肅省委網信辦供圖/鄒鵬 攝)

  2019年,濕地保護工作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把濕地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來抓。我們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擺在最重要的位置,與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濕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把濕地頂層制度設計和基層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剝絲抽繭,分類聚焦,形成總體工作思路和重點目標任務,全方位推進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二是注重工作措施的落地見效。根據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制定重點目標任務的落實舉措,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強協調和督辦,穩步推進,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發揮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的&&作用與發揮濕地保護相關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相結合,引導地方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全方位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努力營造全社會共抓濕地大保護的良好氛圍。

  吳志民司長(左二)

  四是堅持國內濕地保護與《濕地公約》履約相結合,通過履約和國際合作,引進國際濕地保護先進理念和技術模式,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濕地保護的做法和經驗,開展濕地援外培訓工作,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

  強化濕地保護的治本之策

  央視網:要實現“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當前我國濕地保護與修復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如何提高普通民眾的濕地保護意識?

  吳志民:《中央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都將“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列為到2020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2019年我們開展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實效評估表明,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貴州威寧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貴州省委網信辦供圖/沈光勇 攝)

  當前濕地保護與修復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國家層面沒有專門的濕地法,與森林、草原等已經完成立法的生態系統相比,濕地保護監管難度更大。目前正在開展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專門設立了“濕地”一級地類,從此濕地和森林、草原一樣,在土地類型中有了明確的“身份證”。濕地一級地類包括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等8個二級地類,不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坑塘水面,也不包括濱海濕地的淺海水域等濕地。國土三調濕地範圍比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範圍要窄一些,單純從國土三調統計數據看,我國真正作為土地類型的濕地面積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全國8億畝濕地是按照《濕地公約》定義的濕地範圍確定的,同口徑對比,全國8億畝濕地目標任務是可以實現的。

  六峰湖保護區(黑龍江省委網信辦供圖)

  從國際經驗和我國實踐來看,提高普通民眾濕地保護意識可以説是濕地保護的治本之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多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地加強濕地保護的宣傳教育,讓公眾了解、認識和熱愛濕地,推進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其中,媒體宣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近期中央網信辦組織的生態文明@濕地活動,40余天發佈了近2萬條濕地消息,起到了非常好的社會宣傳效果。宣傳教育的前提是,濕地科學研究機構對濕地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管理部門以生動形象的表現方式,展示濕地的生態功能和重大作用,揭示濕地和人類生存發展的密切關係。為此,我們特別希望與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共同做好濕地科普、濕地文化的傳播。

  尋求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平衡點

  央視網:作為監管部門,如何處理好濕地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係?

  吳志民:監督管理濕地的開發利用,是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賦予國家林草局的一項重要職責。多年的實踐表明,維護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必須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這是保護管理濕地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們工作的難點。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是濕地監督管理工作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要在既保護好濕地,又合理利用好濕地上尋求平衡點。在這方面,全國各地已涌現出許多成功的典型案例。一些地方在濕地保護和利用上出問題,就是沒有處理好這一關係。這個問題口頭上好説,真正做起來很難。我想,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廣西都安澄江國家濕地公園融城市、農耕和河流特色于一體(廣西壯族自治區網信辦供圖)

  一是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濕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總書記對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青海三江源、黑龍江三江平原、濱海濕地、紅樹林等濕地保護,都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既高屋建瓴,又很接地氣,這是處理好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並對其進行監管的根本指針。

  二是全面準確把握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關於“健全濕地用途管控機制”的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把“負面清單”落實落細,出臺可操作的具體辦法。要規範濕地用途管理,要在不破壞濕地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適度開展濕地合理利用。對各種違法違規破壞濕地的行為要早發現早制止,以免小問題釀成大破壞,要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

  三是認真落實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進一步做好濕地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這是我們針對目前濕地開發利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下發的一個針對性很強的指導性文件。相關要求很明確很具體,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包括:依法明確濕地監督管理範圍,重點監管行為,多渠道獲得侵佔破壞濕地的違法違規案件線索,積極組織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推動建立濕地聯合執法與監管協作機制,等等。

  把握濕地事業大發展戰略機遇

  央視網:2019年我國成功申辦2021年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這場大會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吳志民:1992年,中國政府加入了濕地公約,通過大量探索和實踐,中國濕地保護和履約工作在全球範圍內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讚譽。

  寧夏石嘴山大武口沙湖濕地(寧夏區委網信辦供圖 祁瀛濤 攝)

  2021年,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將在武漢市舉辦,這是我國首次承辦這一國際盛會,是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的實際行動,是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國際形象和講好中國濕地故事的有效途徑,是強化“一帶一路”生態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契機,有助於與世界各國分享生態文明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2021年恰逢《濕地公約》締結50週年,此時承辦締約方大會,對參與構建《濕地公約》後50年發展戰略具有里程碑意義,對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和濕地保護意識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濱海濕地保護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央視網:針對濱海濕地的保護和修復,國家林草局下一步將開展哪些工作?

  吳志民:我國東部沿海地區11個省(區、市)分佈著多種類型的濱海濕地,濕地資源豐富,生態區位重要。我國濱海濕地面積約579.59萬公頃,佔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0.85%。這些濱海濕地不僅支撐著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3億多人口的生命支持系統和重要生態屏障。

  天津北塘濕地秋色(天津市委網信辦供圖)

  近年來,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 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對濱海濕地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沿海省份建立完善了濕地保護修複製度體系,10個省份出臺了省級濕地保護條例和政府規章。把濱海重要濕地納入了全國濕地保護中長期規劃和五年實施規劃,“十三五”以來,共安排中央資金6億元,在濱海濕地實施了濕地保護恢復項目59個,開展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區濱海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改善。目前,沿海省份有國際重要濕地17處、濕地自然保護區52處、國家濕地公園216處。

  儘管我國濱海濕地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人口和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濱海濕地仍面臨圍墾佔用、污染、過度捕撈、外來物種入侵等潛在威脅,濱海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因此,濱海濕地保護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第一,要對濱海濕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 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採用多部門合作方式,與地方政府一道,繼續全面清理非法佔用濱海濕地的圍填海項目,維護其面積和生態功能的穩定。同時,要全面加強和完善濱海濕地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保護好重要濱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

  第二,要把重要濱海濕地納入全國濕地保護修復“十四五”規劃。在全面保護濱海濕地的基礎上,重點編制實施好紅樹林濕地保護與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指導5省區加大紅樹林濕地保護修復力度。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工程、強化科研監測等措施,在保護好現有紅樹林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開展退化紅樹林生態功能提升、退魚塘還紅樹林、紅樹林合理利用等工作,擴大紅樹林資源總量,全面提高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功能。

  第三,要認真做好重要濕地名錄發佈工作。2019年以來,我們已組織完成了濱海濕地申報為國家重要濕地的相關準備工作,即將發佈包括濱海濕地在內的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繼續指導沿海省份,把符合條件的濱海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進行嚴格管理。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濕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