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丨男子三大球很可能將集體缺席奧運 必須要談談這個病灶了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1月15日 16:46
央視網 | 2020年01月15日 16:4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20年1月12日,這一天對中國體育來説值得銘記。

一覺醒來,男排、國奧相繼在爭奪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比賽中輸給對手,雙雙告別東京。

再加上男籃世界盃上無緣直接晉級、附加賽出現機會渺茫的中國男籃,中國男子三大球36年來首次集體缺席奧運賽場幾成定局。

緩緩打出一個問號,幾乎是每一個聞訊者的狀態;默默留下一串省略號,更成了很多球迷對如此消息習以為常的心態。

三大球的集體落寞,不禁讓人再次審視我們體育的職業化發展問題。

職業化的問題藏不住了

時光倒流回40年前,那時候競技體育還是國家的事情,運動員拿的就是工資和津貼,在那個體育和錢沒有太大關係的年代,體育留給我們更多的是鼓舞和感動。

1994年,我們終於下定決心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職業化足球聯賽。那一年元旦過後,25歲的范志毅拿到了他成為“職業球員”後的第一筆月薪——2500元人民幣。對當時月薪二三百的普通人來説,這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到了2019年,中國足協發佈“限薪令”,規定國內球員在2019年11月20日之後簽訂的合同為新合同,稅前頂薪不超過1000萬人民幣,表明足協對球員的高薪已經“受不了了”。

從過去收入接近普通人的十倍,到現在不知道是普通人收入的多少倍,足球職業化帶給球員的是盆滿缽滿,但帶給球迷的則更多是內心的“支離破碎”。

沒太多錢的時候,我們的足球水平尚且還能“馳騁亞洲”,進一次世界盃,為什麼到了有錢的時候,職業化道路走了這麼久,反而一勝難求?

成績雖然不是競技體育的唯一,但卻是觀察職業化水平發展最直觀的KPI。這次男子三大球集體“爽約”奧運會並不是偶然的,是多年來中國體育職業化固有問題的一次集中顯現。

職業化不是簡單模倣與過度商業化

在體育職業化的發展歷程中,歐美國家和地區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比如,美國的職業聯賽發展比較成功,“四大聯賽”在世界範圍都具有強大影響力,職業體育對其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遠遠超出體育範疇。

對於大球運動來講,不排除有高烈度、強對抗的客觀要求,但這些“先天因素論”在日韓球員綻放于歐洲足壇五大聯賽的事實面前更像是一個藉口,讓獨自在西班牙“漂泊”的武磊更顯悲情。

回顧這麼多年體育類職業化聯賽走過的路,多多少少都會看到歐美成熟聯賽的影子。學習先進固然必要,但體育職業化道路並不是複製、粘貼就能拷貝成功的,形似而神不備,只在皮毛、包裝上下功夫註定不能成功,不顧差異進行模倣也走不出自己的職業化之路。

事實上,我們的一些聯賽在形式上已經和成熟的聯賽差不多了,常規賽、季後賽該有的都有了,最佳射手、MVP等該頒發的獎項都頒發了,但卻忽視了這些成熟的職業聯賽背後的先進理念、配套模式、社會互動、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更為重要因素的良性循環。

此外,一些人對職業化聯賽的認識還過於簡單,把職業化等同於商業化,以為“投資到位了、球員有錢了、市場火爆了、廣告投放了”就是職業化。

結果卻是商業化取代了職業化,一切向錢看,一切為利跑,造成職業化被浮躁、亂象絆住手腳,監管、道德出現失位,假球、黑哨、腐敗等醜聞屢見不鮮,如此職業化未能很好地促進競技水平的提升。

必須邁過的坎兒

更進一步,走職業化之前,我們走的是舉國體制,這樣雖然可以在奧運賽場摘金奪銀,一時風光,可所奪金牌基本都是普及化程度不夠高的“小眾項目”。

然而,建設體育強國並不能僅僅靠在“小眾項目”上收割金牌作為支撐,還必須在三大球等具有普及性、世界性的競技項目上佔有一席之地。發展這樣的項目只有靠競爭,除了發展職業化之路我們別無選擇。

在足球職業化試點後,籃球、排球聯賽也紛紛拉開帷幕。聯賽由俱樂部組成,而當時的俱樂部多數由體工隊脫胎而來,並不是真正的職業化俱樂部,這樣“先天不足”的俱樂部不僅要服務於市場,也要聽命于行政,甚至要為奧運和全運戰略犧牲。即使在聯賽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的背景下,也讓職業化聯賽顯得並不那麼職業。

還有些人一説到體育就認為是競技體育,一提競技體育就簡單等同於奧運會,將競技體育水平優劣和奧運金牌挂鉤,認為奧運就是一切,聯賽服務於奧運練兵。簡單思維和金牌崇拜並不能讓中國體育真正強起來,反而讓中國體育職業化越來越缺乏國際視野。

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體育職業化的目的是什麼,職業化聯賽應該由市場主導還是行政主導”這個職業化發展的核心問題一直得不到答案。發展的目標、方向不清晰,體育職業化改革出現反復也是常有的事。

改革必然有陣痛,可一旦某些項目出現成績倒退,之前所做的改革就會受到限制,從而回到市場靠邊站,行政指揮“追金奪銀”的老路上,職業化的深層次改革無法順利推進,這也是橫在中國體育職業化道路上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兒。

其實,職業化多年來,我們還是收穫了像姚明、李娜這樣的世界級運動員,但我們更應該思考他們出成績的“黃金期”是怎麼來的?如果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中國體育職業化道路上的波折以後也不會少。

編輯:薛姚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拍案丨男子三大球很可能將集體缺席奧運 必須要談談這個病灶了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