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想去動物園 卻被爸爸帶去豬圈,背後真相讓人鼻酸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01月15日 13:11
央視網 | 2020年01月15日 13:1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

  為了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六十多年前,面對這個問題,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和軍人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們就此離家,進入有“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開始了艱苦奮鬥的歲月。數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了世界面前。

我國核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張蘊鈺將軍之子講述馬蘭基地名字的由來

我國核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張蘊鈺將軍之子講述馬蘭基地名字的由來

  戈壁灘上“夫妻樹” 

  1963年,工程兵科研三所副所長王茹芝接到組織通知,秘密前往羅布泊參加核試驗。她興奮得一晚沒有睡著覺。

  但是第二天,她忍下所有情緒,只對丈夫張相麟淡淡地説了一句:“我要到外地出趟差。”張相麟回答:“好啊。”

  兩人就這樣平靜地道了別。

  王茹芝一進基地就是幾個月。一天,她在一棵老榆樹下等車,遠遠望見一個軍人扛著箱子走來,身形很像丈夫。等到那人走近,她驚訝地瞪大了眼睛,果然是他!

  原來道別那天,張相麟也接到了同樣的通知,但他們二人都嚴守秘密,互相不多問一句。

  那幾個月,他們一直近在咫尺,幹著同一件工作,卻不知心愛的人就在身旁,和自己並肩戰鬥。

  組織指揮核試驗的張愛萍將軍聽聞此事,感慨萬分,給那棵老榆樹取了一個名字——夫妻樹。

  時間一晃來到1984年,鄧稼先完成生命中第32次核試驗後回到北京,他顯得很高興,夫人問他:“今天發生了什麼好事?”

  鄧稼先不能説,只是念了一句詩:“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

  夫人再問:“什麼是二代輕舟?”鄧稼先答:“這是秘密。”

  這時的鄧稼先已身患癌症,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核試驗。

  臨走之前,鄧稼先握著妻子的手説道:“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

  多年之後,88歲的核物理科學家胡仁宇回憶起那段歲月,依然無比感慨,他説:“我覺得這是一個革命激情燃燒的時代,所有參加製造的人,沒有一個人為名、為利,為自己將來怎麼打算,只想給國家完成這個任務。”

  儘管從事的是國家最前沿的科學事業,但在當時,他們的生活環境卻是荒涼和落後的。

  “爸爸為什麼要在這?爸爸在這幹什麼?”

  1999年,電影《橫空出世》首次將我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曲折過程呈現在大眾面前。

  編劇彭繼超也憑藉劇本《馬蘭草》獲得了第二屆夏衍電影文學獎的一等獎。這時的彭繼超已經在馬蘭基地生活超過三十年。在此期間,他聽聞過太多感人的故事,積累了太多鮮活的素材。

  但在那裏,令彭繼超最難忘的,是一場葬禮。

  這場葬禮的主角並不是科學家,也不是軍人,而是一個12歲的孩子。

  在《故事裏的中國》節目中,彭繼超講述了這個故事。

  馬蘭基地的小孩,“從生下來之後就是玩石子,每天回到家,從小孩口袋裏一掏,抓出來一把石子”。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游泳池,也不知道游泳是什麼概念。

  上世紀八十年代,馬蘭基地裏有了電視,孩子們才從電視上知道,原來人是可以游泳的。

  一個夏天,基地開始修建養魚池。一場大雨讓魚池蓄了一米多深的水,孩子們興高采烈,結伴去游泳。幾個孩子遊過一會回家了,但其中一個叫小明的還沒玩夠,便留在了那裏。

  晚飯時分,小明仍未回家,大人們最終在魚池裏找到了已經停止呼吸心跳的他。

  彭繼超回憶,這場在戈壁灘上舉行的葬禮,聚集了成百上千的人。

  小明的媽媽已經哭得沒有眼淚,只能用沙啞的嗓音一遍一遍地低語:“小明,你想吃餅乾,我沒有給你買;你想去動物園看動物,到現在也沒能去成;你想要的玩具,我們馬蘭也沒有。”

  當天,基地的餅乾賣光了,所有孩子能玩的東西也賣光了。

  那之後,馬蘭基地才建起了第一個游泳池。

  “馬蘭的孩子跟著父母在戈壁灘上長大,他們犧牲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的東西。”彭繼超感嘆,“從小到大,就是馬蘭幾棵樹,一片馬蘭花,他們覺得這就是他們最漂亮的地方。”

  張旅天是我國核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張蘊鈺將軍的兒子,據他回憶,馬蘭基地建設初期,條件艱苦,有的孩子跟爸爸説想去動物園,做爸爸的沒辦法,只好把孩子帶到連隊的豬圈玩。

  當年,張旅天的一位同學也跟隨父母來到馬蘭基地,剛剛下車,就見到戈壁灘一片黑黃——沙暴將至。

  大風呼嘯而過,孩子就這樣被刮走了。

  張旅天説:“戰士追出去兩裏地才給追回來,兩個人都成了土人。”

  母親緊緊抱住了孩子,不願松手,她質問丈夫:“怎麼把我們帶到這個鬼地方?”

  孩子也哭著問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到這刮大風的地方來?”

  母親一邊給孩子撣著土,一邊給孩子抹著淚,説了一句:“因為爸爸在這。”

  這句話困擾了這個孩子許多年:爸爸為什麼要在這?爸爸在這幹什麼?

  一直到1964年,他思索的謎題終於有了答案——爸爸的事業在這,爸爸的事業是國家的事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一道強光在西北地區迸發,蘑菇雲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了自己的核盾牌。

  “恕兒郎無情無義無孝,為祖國盡職盡責盡忠。”這副貼在馬蘭基地的對聯就是“什麼都可以犧牲,但不能犧牲國家利益”的馬蘭精神的最佳寫照。

  今天,一座象徵著核試驗和和平的紀念碑矗立在馬蘭烈士陵園中,這裡長眠著400余位革命烈士。他們中間,有戎馬倥傯的將軍,有以身殉職的普通官兵,有因積勞成疾去世的科學家。在生命的最後,他們依然選擇回到那這裡,見證馬蘭精神不朽的傳承。(文/闞純裕)

編輯:闞純裕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兒子想去動物園 卻被爸爸帶去豬圈,背後真相讓人鼻酸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