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與祖國共發展彰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來源:光明日報  |  2019年12月17日 11:20
光明日報 | 2019年12月17日 11:20
原標題:濠江奔涌璀璨巨變
正在加載

  澳門西灣湖一帶景色 新華社發

  在澳門各界青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升旗活動中,青年們一邊歌唱一邊揮舞手中的旗幟。光明圖片

  澳門新八景之福隆新貌 光明圖片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懷抱,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彈指間,“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已在澳門實施20週年。

  20年來,與祖國同呼吸共發展的澳門,已經從一個經濟低迷、治安混亂的小城,發展為一個繁榮穩定、海晏河清的國際知名都市。

  “回歸20年來,澳門取得了巨大成績,其成功的關鍵是特區嚴格按照憲法、基本法辦事,‘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在澳門有效落實。”這是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對澳門回歸20年的概括性總結。

  20年的澳門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1.澳門的成功,得益於維護基本法權威

  問答遊戲、文藝表演、創意手作……12月7日,澳門塔石廣場人頭攢動,一場別開生面的園遊會正在這裡舉行,所有遊藝活動都圍繞一個主題——澳門基本法。

  這是一年一度的“齊來認識基本法、共創澳門好明天”園遊會,由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主辦。在澳門,類似的民間團體還有很多,宣傳、推廣基本法的活動從年頭一直排到年尾。

  從憲制層面看,基本法是中央政府明確澳門特別行政區地位的綱領性法律文件,將“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和國家對澳門的大政方針,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細化和規範,為澳門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回歸20年來,澳門特區始終堅持尊重和維護基本法的絕對權威,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堅持以基本法規範行政、立法、司法行為,以基本法的規定來處理政制發展、民生改善等重大問題。

  回歸祖國,開闢了澳門歷史的新紀元。對於澳門居民而言,基本法絕不僅僅是一部高高在上的憲制性文件,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為準則。《勞動關係法》《科學技術綱要法》《個人資料保護法》《預防及遏制清洗黑錢犯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僱員的最低工資》……從1999年12月20日特區成立至今,特區立法會依據基本法,審議和通過了總計290部法案,內容涉及經濟、民生、財政、勞工等廣泛事務,惠及每一位澳門居民的生活。

  “實踐充分證明,基本法是澳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堅實法律保障,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如是説。

  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自覺以基本法規範行政、立法、司法行為,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年來的一項基本經驗,也是素有愛國愛澳光榮傳統的澳門各界人士的一項歷史使命。

  廣大澳門同胞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廣泛的積極參與,是澳門基本法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社會條件和堅實民意基礎。

  回歸前,由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澳委員、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共同組成“澳門基本法協進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基本法宣傳活動,並把憲法宣傳教育納入其中。回歸後,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成立基本法推廣協會,設立基本法研究機構,建立基本法紀念館,舉辦座談會、培訓班、知識競賽等,讓基本法“飛入尋常百姓家”。

  澳門基本法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在全社會形成廣泛的國家認同,才能全面準確地實施基本法。

  2.澳門的成功,得益於堅守“一國”之本

  20年來的澳門大戲,之所以高潮迭起、大獲成功,是因為始終堅持“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必須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

  祖國是澳門發展的最強大後盾。澳門回歸20年來,中央政府始終堅持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干預特區政府自治範圍內的事務;始終堅決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嚴格按基本法行政,堅決支持澳門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堅守“一國”之本,澳門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2003年,內地與澳門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並在非典疫情之後開放赴澳“個人遊”,幫助澳門經濟走出低谷駛入快車道。

  ——2005年,在國家全力支持下,包含8個廣場前地和22座建築的“澳門歷史城區”躋身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2009年,國務院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提出將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橫琴開始發揮澳門腹地作用。同年,澳門大學獲批在橫琴建設,2014年正式啟用。2019年,蓮花口岸獲批遷往橫琴。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推動澳門發揮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功能。

  ——2015年,中央明確劃定澳門特區85平方公里海域範圍,助力澳門拓展新發展空間。

  ——2018年,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澳門、珠海與香港之間通過陸路連為一體,人流物流輸送能力大為提升。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推出多項直接惠及澳門經濟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打造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群的政策措施,並將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讓小城站上大灣區發展的一線潮頭。

  ——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推出15項惠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進一步便利澳門廣大居民融入大灣區就業、就學和居住,加強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通,支持專業界別在大灣區發展。

  澳門的發展離不開祖國源源不斷的支持。有資料顯示,維持澳門正常運轉的90%以上的淡水、60%左右的電力、80%的糧食和幾乎全部的活禽蔬菜,均由內地省市常年不斷地供應。不僅如此,在祖國堅強有力的支持下,澳門戰勝了非典疫情、金融危機、鹹潮倒灌、颱風“天鴿”……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澳門的最大優勢。

  3.澳門的成功,得益於善用“兩制”之利

  回歸20年來,澳門堅持“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戰略定位,充分用好“兩制”之利。以經濟適度多元為基礎,澳門努力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了不可替代的“澳門力量”。

  為了讓“澳門力量”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影響力,中央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幫助澳門擴大國際“朋友圈”。澳門回歸後依然保持獨立關稅區和自由港地位,澳門加入的國際組織從50多個增至100多個,參加的國際公約從150多個增至600多個,以“中國澳門”名義簽署的國際協議分佈在經濟、貿易、金融、司法協助、民航等領域。澳門自然資源有限,這種特殊的國際地位對其社會經濟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全方位益處。

  20年來,澳門充分發揮了“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越性,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實際的治理效能,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澳門繁榮發展,成就斐然。澳門本地生産總值(GDP)從回歸之初的519億澳門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億澳門元;特區政府財政儲備、外匯儲備分別比回歸之初增長193倍和6.2倍。澳門居民充分就業,特區全力推進民生領域建設。澳門居民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澳門不僅實現了法理的回歸,更實現了人心的回歸。澳門社會已凝聚起這樣的共識,“一國兩制”是澳門最大的優勢,而始終植根于澳門居民血液中的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也凝聚昇華為整個澳門社會的核心價值,並且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男子二十被稱為弱冠之年,須行加冠之禮,以示成年。而今,澳門特區在迎來20歲生日之際,面臨著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征程等待年輕的特區繼續揚帆遠航。

  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的前進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風險和挑戰。但20年的澳門實踐充分表明,澳門已經積累足夠多的經驗,擁有足夠強的信心,凝聚足夠大的力量,具備足夠多的手段,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濠江奔涌,璀璨巨變。面向未來,作為命運與共的一家人,澳門同胞必將與全國人民一道,共擔復興重任,共享偉大榮光,共同書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華彩篇章。

   (本報記者 羅 旭)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澳門與祖國共發展彰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