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黨旗紅】吳雲波:瑪拉沁艾力的黨旗永不褪色

來源:央視網  |  2019年10月18日 17:12
央視網 | 2019年10月18日 17:1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何川 攝)

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何川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何川 袁育堃)2019年8月20日中午,天空下著小雨,一頭難産的母牛躺在草地上哀鳴,一群人用繩子捆著小牛的腳,爭分奪秒往外拽小牛。

  吳雲波跪在地上按著牛頭,滿臉焦急。在拽出小牛的瞬間,吳雲波撲上去,抹掉小牛頭上的胎衣,對著牛耳朵哈氣,隨著小牛睜開眼睛,科爾沁草原頓時一片歡騰。

  這是發生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最平常不過的一個場景,對吳雲波和瑪拉沁艾力養殖合作社(漢語意思為牧民之家)全體成員來説卻很不一樣。“今天高興啊,咱們瑪拉沁艾力又增收了一萬多元。”吳雲波笑著説。

  吳雲波,1979年生,瑪拉沁艾力的“當家人”,瑪拉沁艾力養殖基地動土那天,吳雲波在工地上插了一面黨旗,“我們要讓瑪拉沁艾力的黨旗永不褪色。”

  轉眼數年,吳雲波做到了嗎?

瑪拉沁艾力養殖合作社接生難産小牛。(何川 攝)

瑪拉沁艾力養殖合作社接生難産小牛。(何川 攝)

  創業堵上全部身家

  2009年,吳雲波當選東薩拉嘎查村委會主任,這是瑪拉沁艾力的最初開端。

  東薩拉嘎查是內蒙古科爾沁大草原上的一個蒙古族聚居村落,共234戶、1072口人,蒙古族人口占96%。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靠天吃飯天的東薩拉嘎查是扎魯特旗榜上有名的貧困村。

  當年,村委會的老人們請29歲的吳雲波參選村委會主任。吳雲波説:“我當時養了100多頭牛,在村裏還算是過得去。老人們説我能把自家的牛養好,就能幫全村人搞好。選上了村委會主任,我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吳雲波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分林地,這件事讓村民看到了他的真心。

  吳雲波告訴記者:“村裏有很多人是包産到戶以後出生的,是沒有土地的孩子。我把集體的林地分下去了,一分錢都沒有留給村委會。這時候我給村民承諾,我不抽煙,不會喝大酒,做村委會主任就是要給大家做事,不是為了撈錢。”

  吳雲波為了這個承諾,在接下來的四年多裏付出了很多。

  “縣裏,鎮裏很多領導都知道我,因為我臉皮厚。只要是村裏的事找上級部門,沒有辦好我就不走。領導去那裏,我就跟著去,在外面等。就這樣,給村裏要來了一些實惠。”吳雲波説,那段時間,他也在反思,村裏人,城裏人都是一樣的有手和腳,有一個腦袋,為什麼總是這樣像“要飯”一樣,再也不能這樣下去。

  2013年底,吳雲波先後到貴州六盤水市和河南蘭考縣專門就組建合作社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進行學習考察。2014年1月,按照“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在吳雲波心裏醞釀許久的瑪拉沁艾力正式亮相。

  此時,吳雲波已是東薩拉嘎查的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為了創立瑪拉沁艾力,吳雲波賭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父親的林地被他抵押,家中的100多頭牛也入股了。

  經過5個月挨家挨戶的耐心講解,東薩拉嘎查116戶406名村民流轉700畝坡耕地和87頭牛入股合作社變為股民,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45萬元産業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分紅。

  2014年6月,佔地70畝、年出欄育肥牛1000頭的養殖基地奠基時,吳雲波帶了一面黨旗到工地上插上。吳雲波對到場的黨員群眾説:“我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個人發財,是為了大家一起富裕,我們要讓這面黨旗永不褪色。”

吳雲波在幼牛培育基地打電話。(何川 攝)

吳雲波在幼牛培育基地打電話。(何川 攝)

     轉型黨旗永不褪色

  兩年後,肉牛養起來了,村民的腰包卻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鼓起來,單純靠經營育肥牛,合作社利潤增加空間有限。

  “要致富,只有拉長産業鏈條,搞以牛肉為主的系列産品深加工,通過‘基地+品牌’模式,逐步向規模化、産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2016年,我們在股東大會上達成了這個共識,通過了《合作社三年發展規劃》,整合資金410萬元,成立了集‘養殖—加工—銷售—配送’為一體的專業化公司,採用先進生産工藝,加工牛肉乾、高檔冷鮮肉等産品。”吳雲波説,這是一個轉捩點,有了公司,村民才真正意義的從牧民變成了工人、股民。

  隨後,吳雲波帶領瑪拉沁艾力先後在寧波、煙臺等地成立12家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綠色牛肉直營中心,通過電商平臺直銷,實現了從養殖到銷售、從牧場到餐桌的完整産業鏈佈局,有效提高了育肥牛産品附加值,一頭牛由深加工前的平均1.5萬元增值到2.4萬元。

  截止2018年底,瑪拉沁艾力從村民合作社到公司,總資産達到4200萬元,五年連續分紅600余萬元。東薩拉嘎查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57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5800元。

  錢掙到了,吳雲波的這個班子“褪色”了嗎?

  吳雲波指著墻上的一個創始人名單説:“這些年過去,我們合作社的創始人一個沒有變,黨員一個沒有拖後腿,從沒做過對不起老百姓的事。”

  這些年,吳雲波他們還做了這些事:投入資金30萬元,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和入伍青年31名,救助孤寡老人6人,扶持困難戶建房7戶,幫扶貧困戶130戶。截止目前,77戶貧困戶均已成功脫貧。街巷硬化綠化、危房改造、退耕還林地補植、河道整治、修繕村小學……該做的一樣都沒落下。

  巴彥塔拉蘇木(蘇木是鄉鎮的意思)副蘇木張振明説:“吳雲波是一個有公心,有羞恥心,有敬畏心的基層黨員&&人。除了個人的自律,吳雲波他們這個班子不褪色還有一個制度的保障,這就是‘五面紅旗’,這‘五面紅旗’是黨組織的創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黨建、産業、脫貧、鄉風、社會保障等五個方面。每得一面紅旗,獎勵1萬元。對每個黨員都有一個考核,根據個人的平時分數,由黨員大會評定,優秀的獎勵,不及格的退黨處理。東薩拉嘎查已經獲評三面紅旗,這對一個深度貧困村來説很不容易。”

瑪拉沁艾力開發的生態民俗旅遊區。(何川 攝)

瑪拉沁艾力開發的生態民俗旅遊區。(何川 攝)

  發展轉戰旅遊産業致富路

  脫貧後的瑪拉沁艾力,開始轉戰旅遊産業。

  2019年6月,瑪拉沁艾力在阿拉坦大壩腳下圖布信嘎查地界內承包3000畝集體聯合牧場開發生態民俗旅遊區。

  “旅遊業+嘎查”的抱團發展,發展帶動了旅遊區建設村及周邊嘎查村乃至全旗貧困戶增收脫貧。

  吳雲波説:“我們與圖布信嘎查黨支部合作,每年分給嘎查村集體4萬元的收入,同時吸收嘎查農牧民就業,提供長期就業崗位52個、季節性就業崗位68個,預計每人每年就業增收1.5萬元左右。瑪拉沁艾力是牧民之家,無論是誰想要這個牌子,認可我們的理念,我們都無償給他用。”

  2019年,吳雲波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帶著瑪拉沁艾力的産品走進大會堂,見人就推銷,甚至見到國家領導人也衝上去推薦産品。吳雲波説:“瑪拉沁艾力是千千萬萬內蒙古大草原上牧民的牌子,我是為牧民做事,心裏坦蕩,不怕別人説。”

  採訪最後,吳雲波説:“記者同志,你們可以不報道我,你們就寫瑪拉沁艾力的事。我能活幾年,如果這個牌子成了,那是幾十年、幾百年都對我們所有牧民們有利的好事。”

編輯:褚驍驥 責任編輯:羅川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邊疆黨旗紅】吳雲波:瑪拉沁艾力的黨旗永不褪色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