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科醫生則讓我們的心窗更加明亮。浙江有一位醫生,他設計的“姚式法角膜移植術”,攻克了人類幾百年來的醫學難題,為不計其數的眼科患者守住了光明。
他就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姚玉峰。
1
上世紀70年代末,姚玉峰以優秀的成績考入浙江醫科大學,成為高考恢復後的早期大學生之一。
90年代初期,經過全國選拔考試,姚玉峰考取了國家衛生部笹川醫學獎學金公派留學生項目,赴日本大阪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
△ 留學日本大阪大學期間的姚玉峰。(圖:中國文明網)
在留學期間,他取得了屬於當時國際眼科最前沿的學術成就:率先證明了角膜上皮的移植理論,證明了前房關聯性免疫偏差對角膜移植排斥反應的抑製作用,最早在國際上分離到了阿昔若韋耐藥單皰病毒株並闡明其生物學特性。
因為學術上的突出成就,他獲得了日本大阪大學破例的博士研究生提前答辯的機會。完成答辯之後,日本大阪大學盛情挽留他,美國哈佛大學眼科研究所熱情邀請他,姚玉峰都婉言謝絕,毅然回國。
2
回國後,姚玉峰白手起家在母校新的附屬醫院開始組建眼科學科,很快打開了臨床工作的局面。
為了避免角膜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他結合自己在國外取得的基礎研究成果,設計出一種新的角膜移植術——保留角膜內皮層的全植床深板層角膜移植術。
該技術後來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深板層角膜移植術”,被美國眼科科學院稱為角膜移植技術的新突破,之後作為一個獨立章節寫入美國眼科教科書,還被世界角膜病大會列入了世界角膜移植發展史,被評價為推動角膜移植技術進步的重要技術。
這項技術還被推廣到了美國、日本、歐洲、印度等國家,在國內幾十家醫院進行了推廣應用。
姚玉峰還是國內最先引進並實施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一體化解決老視白內障並提出晶體屈光手術概念的專家,以及國內最早開展全飛秒激光矯正近視、最早採用ICL V4C植入術矯正近視和散光的著名專家之一。
此外,姚玉峰領導的團隊還開發出了真菌性角膜炎的菌種鑒定新方法和藥敏檢測新方法、嚴重眼燒傷的手術治療技術、冰凍保存供體的治療性角膜移植術、復發性胬肉瞼球粘連眼表重建三聯術,發現了氧自由基對角膜上皮創傷修復的新作用……這些學術成果均在國際眼科學術界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3
2017年11月17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姚玉峰與黃旭華院士同期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也受到了習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在獲知黃旭華老院士患有最重度的白內障,曾多處求醫無果後,姚玉峰主動承擔起了他的眼科手術。手術後,黃院士完全復明。
手術後一年,黃院士的秘書告訴姚玉峰:“黃院士説,這一年裏,他一直不停地看各種材料,手稿、筆記、文件、報紙、電視新聞,什麼都想看,感覺眼睛夠用了,時間不夠用了。黃院士説,姚主任無愧於‘神醫妙手’的讚譽!”
△ 黃旭華把周總理當年贈給核潛艇研究團隊的三句話“週到細緻、一絲不茍、萬無一失”製成錦旗,送到姚玉峰手中。(圖:中國文明網)
2018年4月,中共萍鄉市委給浙江省委宣傳部文明辦發去了一份特殊的公函,希望姚玉峰接受給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96歲高齡的龔全珍老人做最嚴重的白內障手術。
姚玉峰經過認真思考、嚴密籌劃之後,頂住了巨大的壓力,親赴萍鄉成功為龔全珍老人實施了復明手術。手術後,老人的視力恢復到一般年輕人的正常視力,看遠、看中、看近距離都達到了0.8。
△ 恢復光明後的龔全珍老人與姚玉峰合影。(圖:光明日報微博)
面對手術復明後的巨大喜悅,老人給習總書記發去一封感謝信,裏面寫道:總書記,我又能看書啦!
如此高風險的手術
姚玉峰可曾有過猶豫?
戳視頻聽聽他的心聲
4
這些年來,姚玉峰培養了19名博士研究生、30多名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這些學生已經成為了醫療骨幹,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以他為主任的眼科住院醫生規培基地,每年招收6-7人的規培生,提供最全面系統的臨床知識培訓、最規範的臨床技能訓練和最優質的工作待遇保障。
△ 2013年,姚玉峰指導年輕醫生。(圖:中國文明網)
為了普及“姚氏法角膜移植術”,他還連續11年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角膜病新進展學習班,累計系統培訓超過了7000余名眼科醫生,這個數字佔全國眼科醫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此外,姚玉峰從1998年起就系統記錄、收集角膜病人的就診圖像和治療經過的資料,到現在為止達到了一萬五千多位角膜病人,十六萬多張角膜病的裂隙燈照相。在開始階段,他利用業餘時間,自籌經費,與浙大人工智慧方面的專家合作,初步成功開發出了人工智慧角膜病診斷系統。目前該系統的診斷準確率達到了87%,遠遠優於用相同資料進行診斷準確率檢測的全國400多位眼科醫生(40-50%)。
同時,姚玉峰團隊還在研發多通道多病原一次性檢測病毒病原的診斷法的技術,已經取得了非常喜人的結果。
一個好醫生必須要有“知識”“技術”和“能力”,匹配這六個字的,就是“責任”“勇氣”和“擔當”。
從醫35年來,
姚玉峰治療過近30萬人,
通過手術,
讓3萬名患者重見光明,
數不清的榮譽稱號背後,
是他一生從事“光明事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