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又到年中互聯網大促 “買櫝還珠”式包裝何時休?

社會新聞來源:北京晚報 2019年06月18日 14: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小小的咖啡杯和巨大的包裝箱

半根烤腸用長盒子裝

天天果園,一根一根包裝的香蕉

咖啡包裝盒,內覆鋁箔與防傾倒卡扣

  “我就買了一個杯子,今早送來的時候,我以為買了一套。”昨天,白領小崔在網購平臺購買的咖啡杯到貨,但包裝箱嚇了她一跳。“接近40厘米長寬、30厘米高的大箱子,裏頭就一個7厘米高的小杯子。”“618”購物節已經開啟,小崔這樣的網購族的家中,可能會在這幾天裏“箱滿為患”。

  6月17日至23日是今年的全國節能宣傳周,北京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禮品之外,在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用即時消費領域,如外賣餐食、蔬果、飲品、快遞等,過度包裝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專家表示,包裝減量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平臺各盡其責。

  外賣:兩人餐紙盒能摞20厘米高

  “如果你吃過和府撈麵的外賣,就知道那個包裝簡直是浮誇。”小楊的公司在朝陽區,中午有時會在外就餐,有時會點外賣,其中和府撈麵的外賣讓她印象深刻:“一個大的保溫袋,麵條一個塑料碗、湯一個塑料碗、小吃一個塑料盒,餐具也是單獨放在印著‘文房四寶’的塑料包裝裏。”

  小楊坦承,這樣精緻的包裝讓餐品看起來很“高大上”,並且確實也讓用餐的體驗變好了一些:“湯和面分開包裝,吃的時候再混合,面就不會坨了,但還是有些華而不實的地方,比如保溫袋很多時候也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該灑還是會灑,而且保溫袋雖然不是一次性的,但其實很難再利用,最後都是扔掉了。細節上也有些浪費,像半根烤腸也是放在一個挺長的塑料盒裏。”

  自由職業者小許對此有同樣的感觸,他經常在家點曼玲粥店的外賣:“一份粥加兩份蒸品或者炸物,送來的時候,即使一個紙盒裏能裝兩份蒸餃,商家也一定是分開兩盒裝,如果是兩個人一起吃,最後扔垃圾的時候光紙盒子就能摞快20厘米高。”

  小許猜測,分開裝可能比較方便商家確認是否裝夠了分量,用餐盒成本代替了人工成本,但這顯然是在浪費自然資源:“紙盒子太小,不可能再重復利用裝別的東西,更不用説有多少次明明註明了無需餐具,商家照樣送一堆一次性餐具過來。”

  北京晚報記者發現,在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上,上述兩家商家的評論區裏,包裝精美是經常出現的一個標簽,大部分顧客對此持肯定態度,只有在餐品明顯有問題時才會質疑包裝“華而不實”。

  蔬果:每根香蕉都單獨包裹

  “一年前我經常在‘天天果園’的App上買水果,它的包裝就很過度,買的每種水果都有個盒子,外面還要再配一個大的紙箱子,很精緻,但我真的覺得沒必要,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曾女士是一家企業的人事專員,她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在這個App上購買任何水果,都是一個種類一個紙盒,她就此專門向客服提過建議,“我説這種包裝方式不夠環保,建議重復使用,客服回復的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包裝是為了保障水果的品質,反正就是沒有採納我的意見。”

  記者在該App上花費69.8元購買了奇異果與香蕉,到貨後發現,包裝的確有過度之嫌:6個大奇異果與6根進口香蕉,共使用到了35×26×24厘米的紙箱1個、31×28×8厘米的紙盒1個、26×18×9厘米的紙盒1個、空氣袋子14節、35×25厘米的防撞氣泡膜2個、10×8厘米的泡沫網袋6個(包裹單個奇異果)、27×9厘米的塑料袋6個(包裹單根香蕉)。

  “每日優鮮的包裝也有點過,每次買點東西扔兩個包裝,家裏的垃圾桶就滿了。”在檢察院工作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購買蔬菜和一些冷凍品,蔬菜總是每種一個塑料盒子,而包裝冷凍品用的氣泡袋也很佔地方,“其實送的距離很短,大部分蔬菜也不怕磕碰,每種都一個塑料盒我覺得沒必要。”

  家住北苑路的康先生則表示,實體店的生鮮也有類似情況:“我家附近的菜鮮果美生鮮超市,荔枝、草莓、西紅柿、蘋果,明明散裝就能賣,非要用透明塑料盒包一下。”

  咖啡:包裝隆重扔了很可惜

  “連咖啡的那個盒子,是真的很好看也很結實,送來都捨不得扔。”小暢是中關村某互聯網公司的産品經理,對她來説,咖啡是加班的最佳伴侶,因此對公司周圍各家咖啡店的外賣包裝情況,她都比較了解。

  連咖啡的包裝,包括紙袋子、一個內部覆鋁箔的紙盒子和內部防灑的紙板卡扣,“其實也不能完全算過度包裝,就是很結實,保溫、防灑的效果很好,剛開始會留著放東西,但因為喝得太頻繁了,辦公室沒那麼多地方放,後來就直接扔了,怪可惜的。”小暢説。

  COSTA咖啡也因幾乎同款的包裝在社交媒體上遭到了很多的吐槽。網友@M積極號5月11日在微博中建議道:“我只是點了一杯摩卡而已,這樣包裝太隆重了。不是不喜歡,是覺得現在的外賣包裝都太浪費了。過度包裝真的不環保還浪費,要是有更簡潔的包裝更好。”

  北京晚報記者于6月13日在金融街附近點了一杯COSTA咖啡(豐匯時代店)的拿鐵外賣,收到後發現包裝是簡單的紙袋和防灑紙板卡扣,省去了紙盒子,記者諮詢客服後得知,最近該店正在簡化包裝。

  “你看看這包裝紙箱多大,接近40厘米長寬、30厘米高,裏頭就一個7厘米高的小杯子,旁邊全是鬆散的空氣袋子。”白領小崔在收到Zara Home寄來的快遞時,頗受了一番驚嚇,“其實箱子大才容易撞碎,小箱子可活動空間小,才不易碎,不懂商家怎麼想的。”

  平臺:鼓勵環保、減量包裝

  對於外賣餐食、水果過度包裝的問題,北京晚報記者聯絡了美團和餓了麼。

  美團公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美團外賣會在商家後臺推送環保倡議信,提倡適度包裝;與環保有關的時間節點,也會在公共場所進行倡導,如去年環境日在地鐵公交上投放的適度包裝公益廣告;而美團青山合作夥伴計劃也在招募商家、包裝夥伴共同研發、試點包裝減量,如與叫板比薩、德百包裝實驗室共同研發的比薩包裝就減少了50%的紙張使用。

  餓了麼則表示,針對現有平臺商戶,在營業資質、食安等基礎要求之上,對“藍色星球商戶”的外賣包裝、送餐袋、隨餐一次性餐具及餐具外包裝及其後端處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還會針對平臺上某品類包裝進行可替代、過渡減塑材料的研發。

  “過度包裝是比較少數的情況,只有比較高檔的商家會去做,畢竟包裝的成本也是要考慮的問題,外賣客單價平均只有20到30元,大部分商家不會在包裝上下太多功夫。”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平臺與商家之間並非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而是合作關係,這就決定了平臺無法控制商家的過度包裝行為:“商家為了美觀、為了讓消費者覺得高檔,所以在包裝上下功夫,甚至過度包裝,平臺和商家各自是獨立的法人,平臺沒法去制止,只能説是推薦他們使用環保材料。”

  專家:包裝減量需各方各盡其責

  “談到過度包裝,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月餅、禮品盒,現在這種過度包裝其實已經減少了,而另一方面,隨著快遞、外賣等行業的大發展,在這些行業裏包裝使用的頻次越來越高,有些商家也會為了顯得高檔去過度包裝,每天會産生大量的沒有被重復利用的包裝垃圾。”在2019年北京市節能宣傳周啟動日暨首屆綠色包裝設計徵集活動作品發佈會的現場,北京設計學會副秘書長邱冀重告訴記者。

  北京市包裝技術協會會長李景華表示,的確有一些商家缺乏節約材料的意識,但換個角度説,外賣、快遞、生鮮的包裝,保護商品是第一位的,不可能要求商家為了節約材料去忽略保護商品,“這就更需要在包裝的選材、結構設計上下功夫,避免商家不得不用過度包裝去保護商品。”

  邱冀重介紹,有些過度包裝的問題的確可以通過優化設計來解決,“比如這次徵集到的一個內部Z字形結構的紙箱,通過結構的改變來減少包裝用紙和填充物的使用。”

  邱冀重介紹,針對不同細分行業的包裝環保標準已經在制定中了,標準出臺後,什麼屬於環保包裝、什麼屬於過度包裝都會有比較明確的定義,對平臺和商家都會有引導作用。

  “政府要推進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的制定,行業協會來幫助實施、助力落地,平臺要參與倡導包裝減量,各盡所能、各盡其責。”李景華説。

  本報記者 白歌 文並攝 高峽 製圖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