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ICD歷經百年 WHO首次將中醫列入 中醫藥花開世界

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26日 21:1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5月25日,正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ICD-11)》,首次將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這是中國政府和中醫專家歷經10餘年持續努力取得的寶貴成果。這條新聞既在意料之中,相關報道早在2018年6月就有;但又具里程碑意義,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一大發明,是中國給世界的珍貴禮物,説明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

  近百年來首次納入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報告》指出,ICD-11包括一個題為“傳統醫學病證——模塊1”的補充章節,將起源於古代中國且當前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普遍使用的傳統醫學病證進行了分類。將有關傳統醫學的補充章節納入《國際疾病分類》(ICD)使人們首次能夠統計傳統醫學服務和就醫情況,評估其形式、頻率、有效性、安全性等,並可與主流醫學和研究進行對比。

  ICD是世衛組織制定頒布的、國際統一的疾病分類標準,是各國政府在醫療、管理、教學、科研以及政策制定方面,關於疾病分類的規範性標準,是全球衛生健康領域具有權威性的基礎和通用標準之一。ICD歷經百年,已進行了10次修訂,這回也是近百年來首次將中醫藥列入“國際疾病分類”。

  傳統醫學150條疾病和196條證候條目納入傳統醫學章節,像“陰虛”“陽虛”等描述中醫證候的詞彙均在列。納入ICD後,中醫藥具體對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相關數據不僅可以從中國收集,還能在國際上更廣泛地收集,因此可為中醫藥臨床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據。

  國際交流合作亮眼名片

  在北京世園會生活體驗館展區,幾乎用半層展示了中醫藥相關內容。

  就在5月22日,國新辦舉行2019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發佈會,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答記者問時就表示,在數字服務、中醫藥服務等領域研究建立一批新的特色服務貿易基地,推動形成“一試點、一示範、多基地”的開放發展新格局。

  中醫藥早已走向世界,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醫藥在海外的傳播度和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國際化進程也在步入快車道。

  2015年10月,中醫藥學家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發明摘得諾貝爾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2016年8月裏約奧運會,拔火罐、針灸等作為“神器”意外走紅,受到泳壇巨星菲爾普斯、體操運動員艾利克斯在內諸多奧運健將的追捧。古老中醫理療方法成為焦點。

  2016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中醫藥》。這是我國政府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白皮書。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消息,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地區,我國與40余個外國政府、地區和組織簽署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

  此外,中醫藥已經積極參與到我國與14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區談判中,以降低中醫藥市場準入,減少貿易壁壘。中醫藥已成為我國國國際交流合作的亮眼名片。

  據悉,中醫藥已納入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高級別合作框架;中韓、中新(新加坡)、中馬(馬來西亞)政府間傳統醫學合作會議機制已經建立。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中東歐國家、東盟、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構在傳統醫學國家政策制定、科學研究、標準化等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加強。

  打通“任督”二脈

  還記得當年的電影《刮痧》,爺爺用中醫傳統“刮痧”療法為孫子治病,皮肢上的紅色印記卻在美國被當作是對孩子的虐待。多年來,傳統醫學界孜孜不倦,卻仍難躋身國際主流醫學。專家認為,將傳統醫學納入ICD,這好比打通“任督二脈”,有里程碑式意義。

  世衛組織傳統醫學、補充醫學與整合醫學處處長張奇表示,將傳統醫學納入ICD,標誌著以世衛組織為代表的整個國際公共衛生系統對包括中醫藥以及來源於中醫藥的這部分傳統醫學價值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中醫藥在中國、在國際上應用越來越多這一現實的認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認為,這有利於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藥與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體系融合發展,為世界各國認識、了解和使用中醫藥奠定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越來越多的外國“小夥伴”相信使用中醫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走上了中醫求學之路。ICD的納入也將更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就在前些天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受邀參會的伊朗“洋中醫”胡曼更談了自己的切身體會:中醫是傳統醫學,都是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在他看來,針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感受中醫的魅力。

  巴西留學生海金斯曾因胃病苦惱,他的武術老師用中醫治好了他。從此,海金斯迷上中醫。現在,他開辦了巴西中醫學院,希望在南美大陸傳播中醫文化。

  規範化標準化任重道遠

  在浙江杭州胡慶余堂的中藥博物館裏,陣列著數不盡的中藥材標本,其中一個展櫃擺放著中藥材的真偽鑒別,當年僅冬蟲夏草的常見偽品就多達四種。

  隨著環境改變,採集方式從野生到種植的替代,當年的道地藥材有的已不再地道,再加上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理論體系,中藥有效成分不清、作用機制不明、質量標準缺失更始終制約著中藥走向國際化。

  2010年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秘書處落戶上海,中國才開始逐漸把握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的主導權。這也是一種中醫藥領域的世界話語權。

  2017年5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佈《中醫藥——三七藥材》國際標準,該標準是我國主導制定的第一個針對藥材産品質量評價的國際標準。隨後,艾葉、靈芝、板藍根、鐵皮石斛、天麻等中藥相繼獲得國際標準。

  近年來,已經有一批中藥方劑通過明確藥效物質、建立標準化生産鏈,更好更快地為歐美市場接受。我國已在推行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張衛東認為,用現代科技手段讓世界對中藥的認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至關重要。

  據介紹,這次中醫納入的ICD11在設計上更容易與電子健康記錄和信息系統融合,有助於縮短中醫等傳統醫學在歐美等地推廣應用的過渡期。專家認為,這一成果對於中醫本身的規範化發展也有助益。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竇丹波説,鋻於中醫服務人群廣泛,這將有利於中醫等傳統醫學的監管,有利於中醫藥的安全性,也有利於中醫藥的療效對比等。

  中醫納入ICD只是第一步,仍需在標準化和國際合作方面加大力度,久久為功。正如張伯禮院士所説,ICD-11的正式發佈有助於我國建立與國際標準相銜接並體現我國中醫藥衛生服務信息的疾病統計網絡,從統計分析的角度彰顯中醫藥服務在我國健康服務中的能力和地位,也可較全面反映世界範圍內中醫藥為各國人民提供服務的情況。

  北京世園會展示的古代學醫用的針炙銅人

  中醫藥作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已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開花、開遍世界。

  (綜合自:新華網、央視新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長江日報)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