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馬拉松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專家講解哪些人群不適合

社會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5月26日 13: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5月12日,河北秦皇島,2019秦皇島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賽況。視覺中國供圖

  夏季來臨,馬拉松運動又迎來了一個小高潮。據中國田徑協會今年3月發佈的《2018中國馬拉松大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境內(除港澳臺)舉辦的馬拉松相關賽事(參賽規模800人以上路跑賽事、300人以上越野賽事——記者注)共1581場,比2017年增加了43.46%,平均每天4.3場,全國累計馬拉松參賽者達583萬人次。

  但馬拉松畢竟是一項極限運動,猝死事件在賽場上偶有發生;其他各種運動損傷比較常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參加這項時尚的城市運動呢?入門新手應該做哪些準備?運動醫學專家和業餘馬拉松愛好者分別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有心肺系統疾病及潛在心臟疾病人群不建議跑馬

  “馬拉松運動是一個典型的極限挑戰項目,它的第一位完成者就猝死在終點,足以向我們展示這項運動存在的風險。”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朱敬先醫生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説,“但是,這也是一項充滿了挑戰和享受的運動。規律跑步運動使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內啡肽,使人們快樂,甚至‘上癮’。”城市馬拉松運動中,人們跑過名勝古跡,跑過河流湖泊,跑過城市地標,這種一步一景的跑步經歷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加上沿途加油助威的觀眾,衝過終點後的滿足感,無疑都為這項運動增加了強大的吸引力。

  朱敬先説:“每年有關馬拉松比賽的媒體報道中,總有幾篇關於運動員猝死的消息。這些擁有更強健體魄的馬拉松跑者倒在賽道上的消息總會給大家帶來震撼。”據網絡不完全統計,2014~2016年,我國共有14名跑者在比賽中猝死。這樣的猝死率在世界各國馬拉松比賽的統計中並不算高。國外文獻綜述統計數據顯示,馬拉松比賽中猝死發生率為0.6~1.9/10萬。“文獻中指出,只有非常少數的參賽者在馬拉松比賽中或比賽後即刻發生猝死。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希望這項運動更安全。”朱敬先説。

  有調查顯示,號稱“世界上最安全馬拉松”的東京馬拉松實現了10年零死亡。隨著對其運營模式的深入了解,主辦方嚴謹、高效、專業的賽事醫療保障服務呈現在世人眼前。充裕的急救器材、充足的急救人員、細化的急救工作以及多樣高效的急救模式,多次將參賽選手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

  運動員猝死多發生於激烈比賽中,對於心源性猝死,兩分鐘內完成電除顫可提高生存率,而倒地後10分鐘內是搶救的黃金時間。在42公里多的賽道幾萬名選手參賽的大型馬拉松賽事中,不能保證每段路上都有專業醫生在跑者身旁,但是必須要有專業、立體式的醫療救援團隊,能夠做到參賽者倒地後兩分鐘內攜帶AED(自動除顫儀)到位,10分鐘內完成初步急救,進行轉運。

  “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內大部分賽事都在加強醫療保障能力方面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專業醫務人員和志願者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但是,我們仍然希望每一座城市的每一個馬拉松賽場上,都有符合標準的醫療保障隊伍;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的是關於參賽者在賽道發生心臟驟停後被成功救治,而不再是一個個倒在終點的菲迪皮茨(馬拉松運動的開創者——記者注)。”朱敬先説。

  “與體育競技比賽不同,大眾參與運動的目的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因此,最重要的是讓大家學會科學評估自身的運動風險,讓不適合參與馬拉松運動的人不要冒險進行這項極限運動。”朱敬先指出:“首先,由於馬拉松賽道上的猝死多為心源性猝死,因此有心肺系統疾病及潛在心臟疾病的人群不建議參加這項運動。如何發現參賽者潛在心臟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關鍵。我們建議參賽者比賽前到正規醫院進行如下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肺運動實驗。”

  朱敬先舉例説,有位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中老年參賽者,每次都是在最後幾公里出現胸悶、氣短的感覺,心肺運動實驗結果為陽性,後被證實為冠心病,進行了相應的治療。“如果不做處理,未來他很有可能因心肌缺血倒在賽道上。因此,賽前體檢至關重要”。

  規律的運動習慣、循序漸進的練習是跑馬的基礎

  朱敬先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賽前進行循序漸進的跑步練習,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是保證完成馬拉松比賽的基礎。一般來説,如果從未進行過長距離跑步練習,即便身體素質再好,也不建議參加馬拉松運動。進行一個陌生的運動項目,容易發生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嚴重者可能併發腎衰竭。

  首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賽前完成數次相當於目標馬拉松賽事全程距離的跑步訓練後,在正式比賽中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水平,同時也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

  參加過多次馬拉松運動的業餘高手們,也要注意不要盲目追求成績,注重比賽中的自身感受,如有身體不適,應及時終止比賽,尋求醫療支援。比賽前如果熬夜、感冒、身體欠佳,建議放棄比賽。“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説,馬拉松運動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成績,是為了在極限運動中更好地塑造健康體魄。因此,馬拉松運動,請將安全放在第一位。”朱醫生提醒説。

  科學訓練、健康跑步、享受比賽

  跑一次“馬”,識一座城,也許還會愛上一座城。馬拉松正在成為跑者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

  “參加馬拉松比賽是很多愛好者日常訓練的動力和目標。我把比賽看作對自己的獎賞,在日常生活中暫時抽離一個週末,在其他城市和眾多跑者一起奔跑,路過優美的城市風景,感受觀眾的熱情和鼓勵,就像參加一個大型聚會或節日。”今年42歲的上班族高先生,是一名有10年跑齡的業餘馬拉松愛好者,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剛剛參加比賽時,我對於那些Cosplay跑者(用服裝、飾品、道具以及化粧來扮演動漫作品、遊戲中的角色——記者注)很感興趣,賽後都會和家人朋友分享見聞。慢慢地,我對那些老年跑者和殘疾人跑者更加敬佩,也會激勵自己更加努力訓練,工作和生活更加積極。我記憶最深的比賽是在日本宮古島參加鐵人三項賽的跑步路段,那是一場長距離賽事:游泳3公里、自行車157公里、最後是40多公里的馬拉松。日本觀眾非常熱情和專業,整個賽道邊都有觀眾有組織地助威,進行文藝表演。在最後的馬拉松賽段,已經是傍晚,有幾位六七十歲的老年觀眾在一起演奏三味線(當地的民族樂器,類似三弦——記者注)給我們助威。我能夠聽出經過一整天的演奏,他們已經非常疲憊。這時,和我鄰近的一位日本男選手一邊跑一邊給老人們做手勢打氣,還從兜裏掏出一隻口琴,邊跑步邊吹奏起來。老人們見了很興奮,馬上一起用三味線伴奏,整條街道上的選手和觀眾們馬上都嗨了起來!這位日本選手真正體現了享受比賽、享受生命的精神,我當時非常感動。”

  高先生每年大約參加2~3次馬拉松比賽。説起這些年的變化,他認為,10年前的比賽少,選手、組織者也少,但各方面對比賽都很重視,比賽組織得也很嚴謹。最近幾年比賽增多、跑者增多,媒體關注度也開始上升。有很多新手跑者因經驗不足,導致猝死。不文明現象開始出現,個別賽事因主辦方經驗不足,導致跑者參賽感受不好。“但現在總體環境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説好了很多,如比賽、訓練機構、報名平臺等有很多選擇,大家更容易參與其中了。”高先生説。

  關於訓練建議,高先生説:“我從2009年開始參加馬拉松比賽,日常訓練大部分都在街道上,印象中有3次受傷都是因為夜跑時路面不平。現在我更加注意訓練中的安全問題,也希望其他跑者多注意。我2009年~2017年的訓練都比較隨意,都是長距離慢跑,強度不大,因此沒有因為訓練過量受傷。從2017年開始,我逐步接觸訓練計劃(包含長距離慢跑、間歇跑、短距離反復衝刺跑、腿部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等),強度提升。按照計劃訓練,也沒有出現傷病。建議新加入的跑步愛好者一開始就科學訓練,循序漸進,這樣在快速提升成績的同時事半功倍。”

  因為一直按照計劃訓練,高先生參加2019北京半程馬拉松比賽時,創造了他個人的最好成績。他建議入門跑者先嘗試自己慢跑,覺得有意思就可以就近參加跑團,這樣入門更快捷,也可以更方便接觸科學訓練。比賽要循序漸進,不要攀比虛榮。“我本身比較業餘,沒資格給專業建議,但是希望大家科學訓練,健康跑步,享受比賽。我們愛好者鍛鍊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跑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健康快樂地生活。”他説。

  馬拉松越來越貼近大眾的生活,無論是跑在其中還是從旁助威,加入這項時尚的城市運動,你準備好了嗎?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蕾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