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綿陽:傳承兩彈精神 勇攀科技高峰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25日 20:4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位於四川綿陽的兩彈城,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舊址,老一代科學家們在這裡,不僅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的小型化等一系列重大跨越,還為國家的科技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如今,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傳承“兩彈精神”,把青春和智慧獻給了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 

  在這座不起眼的小樓裏,黎明帶領團隊正在對一項前沿科技發起衝擊。這個叫做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設備,代表著中國在這一基礎研究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太赫茲是介於微波和紅外之間的一小段特殊的電磁波段,也是人類最後一個有待開發和利用的波段,將在新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黎明和團隊的工作,就是利用自由電子激光技術製造太赫茲源。為了探索這個高新技術,黎明1992年來到中物院。他説,是兩彈一星科學家們的精神激勵他堅持了下來。

  黎明從事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研究正是老一輩科學家認定的事。對這些前沿科技的關注從他們在兩彈城工作和生活的那個年代就開始了。

  這份手稿的落款日期,是1986年的3月28日,距離鄧稼先因病去世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展祖國的高技術還是鄧稼先放不下的牽掛。而手稿中提到的自由電子激光技術,正是黎明團隊研究的方向。

  如今,這個團隊平均年齡35歲,很多人都是清華、北大的博士生。但為了共同的理想,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優厚條件,選擇來到這裡。

  在這間實驗室裏,還懸挂著王淦昌老先生的親筆題字——“努力發展自由電子激光及其應用”。今天,與世界並跑的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就是王淦昌1964年首先提出的,這一技術路線後來被稱為“人造太陽工程”。

  從老一輩科學家到年輕一代,“兩彈精神”始終指引著他們,用堅守鑄就民族脊梁。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