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擴張的二手車平臺,不能把陷阱留給消費者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9-05-23 作者:西坡

核心提示:近年來興起的二手車電商平臺,事故車、水泡車投訴頻現,説好的“放心車源”“優質車源”變成了消費者的“扎心車”。這些二手車平臺號稱有數百項的檢測,但實際親測發現,200多項檢測僅用10分鐘完成,重大事故並未檢出。

1

近年來興起的二手車電商平臺,事故車、水泡車投訴頻現,説好的“放心車源”“優質車源”變成了消費者的“扎心車”。這些二手車平臺號稱有數百項的檢測,但實際親測發現,200多項檢測僅用10分鐘完成,重大事故並未檢出。

眾所週知,近年來瘋狂擴張的二手車平臺憑藉大手筆的廣告,已經成為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觀。一提起這些平臺,人們腦海裏都會自動浮現它們的廣告。殊不知在它們財大氣粗的身影背後,給消費者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陷阱。

前些天,瓜子二手車出現多起銷售員攜款潛逃事件。據媒體報道,一名受害者表示,行騙的銷售員曾説過,“瓜子掙錢不掙錢不重要,銷售要銷量賺提成,大老闆要數量贏期權”,用這套話術贏得受害者信任。這更説明二手車平臺的漏洞不是無意中造成的,而是根植于燒錢擴張的商業模式中。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些二手車平臺在面對消費者投訴時,遠遠不像打廣告時那麼大方。據統計,二手車平臺消費者投訴中退款問題接近一半比例。所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實際卻通過押金、保證金、意向金、服務費等名義套路消費者。

雖然如此苛待消費者,這些二手車平臺活得卻並不好。據聶日明等人研究,二手車電商市場的前景並不樂觀,這個市場不僅沒有一家平臺是盈利的,在巨量的廣告投入下,互聯網在二手車市場的滲透率也不高。他們認為,目前二手車電商的商業模式存在問題。

商業世界是允許犯錯的,對創業者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但是近年來一些以資本開路的互聯網平臺呈現出新的危險特徵,它們在自身商業模式尚未得到驗證之際,便大舉擴張、瘋狂圈地。頻繁融資成為它們的共同標誌,但是往往在知名度和規模做到很大之後,突然爆出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乃至瀕臨破産的傳聞。泡沫急速擴大,又急速破裂。

這種模式的根本缺陷不是資本的不理性,因為資本要為自己的損失買單,而是把創業的風險轉嫁給了社會,轉嫁給了消費者。如果它們最後燒錢成功了,也許還會回頭收拾自己留下的爛攤子,可是如果最後宣告失敗,那些陷阱就只能留給消費者自己消化了。

比如二手車平臺有錢請巨星給全民做洗腦廣告,但是連最基礎的車輛檢測都做不好。不是努力之後還是沒有做好,而是有可能自始至終沒準備好好做。因為如果檢測嚴格了,“車主多賣錢”就實現不了,“買家少花錢”也會不情不願。“不賺差價”的中間商,賺的卻是黑心錢、智商稅。

這種只重規模不重信譽的商業擴張,透支了公眾對新生事物的信任,破壞了整個社會的創新基礎。社會不能繼續容忍這些不負責任的企業拿消費者做“小白鼠”,以他人為代價畫自己的大餅了。

本文首發于央視網《見識》欄目,可訂閱微信號“央視網”查閱。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