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出門辦事沒帶現金很尷尬? 有人瞄上“換現金”生意

社會新聞來源:北京晚報 2019年05月21日 14: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手機支付大行其道的當下,不少市民已經習慣了出門不帶錢包。然而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支持非現金支付,外國使館、醫院、地鐵、收費站、公園、老字號小吃店……在這些比較傳統的機構和商戶看來,“現金為王”才是最穩妥的交易方式。於是,當消費者的支付偏好和機構的收錢偏好不一致的時候,“換現金”生意應運而生。一些頭腦靈活的“現金黃牛”蹲守在常有較大金額現金交易的場所門口,一旦有急用現金的消費者出現,他們就會輕鬆賺一筆“換錢服務費”。

  場景一:“現金黃牛”現身簽證處

  日前,李女士去東城區的冰島簽證代辦處辦簽證,坐在等待席的時候,她突然聽説七八百塊錢的簽證辦理費,一定需要交現金才行。現在微信、支付寶掃碼付費已經成了消費習慣,李女士當天連錢包都沒帶,包裏放著手機和資料就來了,一下子傻了眼,難道要白跑一趟了?在代辦處門口正著急時,一個男子從保安身後不遠處竄過來問,“是不是想要換錢?兩個點,我換給你。”看來,簽證費要交現金,有很多人都遇到了沒帶現金的問題。通過這位現金黃牛,李女士拿到了1000元現金,用二維碼付給黃牛1020元。

  “我後來問了問,好像一些遊客多的目的地大國,簽證費用現金、刷卡都行,但挪威、瑞典、冰島這類小眾一些的目的地國家,辦理簽證費就只收現金。”李女士表示:“別看事兒不大,真是節骨眼兒上急死人。”

  一位多年在旅行社代辦簽證的資深從業人員劉先生告訴記者,“主流旅遊目的地”大國收取簽證費不會僅限于現金,但一些簽證業務相對很少的“旅遊小眾國家”,散客居多,團隊辦簽幾乎沒有,確實還停留在只收取現金的階段,沒有和國內的消費習慣接軌,所以,就有些人盯上了這個“業務”,蹲守在這類國家的簽證代辦處外賺取那“一兩個點”。“我有的客人在國外丟了護照,去當地領館補辦旅行證回國時,也會面臨只收現金的問題,所以,越來越忽視帶夠現金的國人們,旅遊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這些問題。”

  場景二: 排隊吃炸灌腸只收現金

  今年年初,帶著孩子去前門某老字號排隊吃炸灌腸的孟女士,也遇到了沒帶現金的尷尬。當時隊伍排到門外,20元一份的炸灌腸賣得很火。孟女士想讓孩子也嘗嘗自己小時候常吃的味道,於是在寒風裏排了20多分鐘隊才快買到,結果進屋後發現,只收現金,不掃碼、不刷卡。當時她就著急了,帶著孩子白排了這麼久,被20塊錢現金難倒了,正在心裏怪自己大意了,沒帶現金,突然幸運地看見了一位熟人也在隊伍後面,趕緊向熟人求助,掃碼換來了100塊錢現金,才算解了圍。

  孟女士告訴記者,還有一次,她抽空去北京東城區一個小眾的古代寺廟賞花,到門口售票處才得知門票只收現金,只好悻悻離開,回家取了現金再來。“好在寺廟離我家不太遠,否則肯定當天的賞花計劃就泡湯了,隔幾天再找時間去的話,當季的花也就謝了,肯定會錯過最好的花期。”

  這樣的尷尬和“突然慌亂”有時還會出現在打車的時候,有一次孟女士剛坐上叫來的滴滴快車,司機就非常抱歉地告訴她,自己身上的現金用光了,一會兒沒辦法付高速過路費,車上也沒有安裝ETC,所以得請孟女士自己拿現金先交一下5塊錢高速過路費。孟女士一聽傻眼了,趕緊驚慌地翻包,因為平常手機掃碼付費習慣了,錢包裏現在基本只有卡,很少專門帶著現金。好在摸了半天,最後從錢包角落“搜刮”出了幾個一塊、五毛的硬幣,勉強湊夠了高速費。

  場景三:不買水就換不到零錢

  市民乘地鐵時,也經常遇到沒帶公交一卡通、需要用零錢買票的情況。這時,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地鐵站附近賣水、貼膜的小販。

  上週末,市民張女士陪外地朋友來京遊玩,她們想乘坐地鐵從長椿街到國貿。到了站臺閘機前兩人才意識到,張女士的朋友沒有北京公交一卡通,需要買票乘車。然而兩人都沒帶現金,當時長椿街地鐵站試行無人售票,乘客在站臺裏只能通過自助售票機或下載手機APP“億通行”買票。張女士在幫朋友用“億通行”綁定銀行卡時,系統提示需要開通小額免密支付才能購票,但是張女士的朋友不願意開通免密支付。這下,如何買票乘地鐵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已經通過安檢的兩人只好返回地面,向地鐵口的報攤攤主求助。攤主一聽是想換零錢,一臉漠然地説:“你們買兩瓶水吧。”兩人只好花6元買了兩瓶飲料,微信掃碼支付給攤主16元,攤主找給她們一張10元紙幣。“畢竟是麻煩人家,買瓶水也是應該的。”張女士無奈地説:“地鐵口每天來來往往那麼多人,要是都找他換零錢,肯定耽誤他做生意。”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有很多地鐵站已經取消了人工售票方式,乘客們出地鐵購票大致有幾種方式,第一是市政公交一卡通刷卡乘車,第二是通過購票機購買臨時卡,第三是通過手機下載APP,“刷手機”乘車。對於不常坐地鐵的人來説,自助購票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通過地鐵自助購票機購票,需要準備5元、10元面值的現金或1元硬幣,這時沒帶現金就會很麻煩。許多人希望找地鐵周邊商戶換零錢,但如果不在商戶處買東西,大多數商戶都不願意換。

  支付要求不同 偏好自然不同

  “換現金成為一種生意與當下的消費支付方式直接相關。”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記者表示,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的發展使人們在多數情況下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省去錢包、零錢等很多麻煩。在絕大多數場景下也都支持網絡支付,現金特別是小額現金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小,而且還有攜帶麻煩、可能丟失等風險,隨身攜帶現金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在面臨某些只收現金的強需求場景時,換現金便成了生意。從商家角度來説,應該考慮用戶的多樣化支付方式和便捷體驗,提供便捷的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方式。

  “商家和消費者對於支付方式的選擇都是基於成本和便捷等因素綜合進行選擇的,消費者更偏向於便捷的支付體驗,而商家則根據日常運營需求、安全、成本、消費者選擇等因素,綜合判斷應該提供哪些支付方式。二者對於支付的要求不同,偏好自然也不同。”

  黃大智指出,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推行“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等模式,非現金支付的便捷特性使其同樣被推廣。但非現金支付的推廣,不應也不能損害現金使用者的權益,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在合理的範圍內,提供便捷、多樣化的支付方式及必要的換現金服務,如布放ATM機、人工協助窗口等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講,也應該未雨綢繆,日常攜帶一定的現金,以解決手機沒電、只收現金等尷尬情形,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市民想換零錢,最靠譜的地方還是銀行。“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商業銀行有法定的人民幣現金調劑義務,也就是説辦理人民幣現金業務的任何一家銀行,都會根據公眾合理的需要,隨時兌換零錢。”這位工作人員介紹,銀行還可以無條件地兌換市民手中殘缺、污損的人民幣,讓市民手中的錢更新、用著更放心。

  本報記者孟環 張品秋 視覺中國供圖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