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前最後一站”:大貨車司機的24小時紀實

中國微故事 央視網 2019年05月03日
A-A+

「位於京哈高速48公里處的香河服務區是外來車輛進京前的最後一站。

持進京通行證的載貨汽車經常在這裡做長時間停留,等待每天0點至6點,進入北京六環以內道路行駛。

4月25日,離五一勞動節假期還有六天。央視網記者專程來到香河服務區,對話長途貨運司機。」

央視網消息:(記者 劉禛 于曉丹 韓雪 楊兆荃 李慧)他們從幾百上千公里的地方遠道而來,或即將到達終點,或又將開啟新程。

對於北京,他們既是熟客,也是過客;

對於他們,家在車裏,生活永遠在路上。

  (攝影 于曉丹)

  1

  三個月前剛做了開胸手術,現在跑長途運輸已經一個月

暮春的夜晚,乍暖還寒。王國龍坐在駕駛室裏悠閒聽著小説。他衣著單薄,身材消瘦,皮膚卻不似大多數貨車司機那樣黝黑,反而有點白凈。

這一趟運輸跑得路程並不遠,上午從吉林長春出發,晚上九點左右就到了香河服務區。他要在這裡等到淩晨兩點半再出發進京,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正好能趕上與僱主約定的卸貨時間。

“我剛跑(長途)一個月。1月3日,我車買回來上牌照的時候,出了點意外,這不都手術了嗎?在家休息了兩個月。”這輛六米八的大車是王國龍的第三輛貨車,之前車小,也只跑短途。對於跑長途運輸來説,他還是新手。

出師不利,新車到手還沒上路,王國龍就被另一輛貨車在溜車時擠傷。“胳膊斷了,打上了鋼板和幾個鋼釘。肺也切了一點,做了開胸手術。”王國龍説得輕描淡寫,肩膀的刀口還依稀可見。

“現在開車沒有啥心理障礙,就是有時候氣短,不能幹重體力活。”王國龍告訴央視網記者,他從小喜歡車,一年到頭能開著車在路上跑,也就喜歡上了貨車司機這個工作。他不怕辛苦,自己累點,家人就能過得好點。他也不怕危險,不超載不超速也不疲勞駕駛,就按規矩老老實實開車。

王國龍最怕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給僱主留下發難的理由。“經常受僱主欺負,到晚了扣錢,多留車兩三天不加錢,僱主錢掙得少了也挑我們貨車司機的毛病。”王國龍吃過幾次“啞巴虧”。他最近新加入了貨車司機微信群,想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們取取經。

一個月時間不長,王國龍已經到過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上海,一趟活兒至少七八百公里。“開著‘房車’自駕遊,輕輕鬆鬆就能跑過大半個中國。”

在路上,王國龍都是一個人。身上背著房貸和30萬的車貸,他雇不起司機。他剛剛離了婚,孩子由前妻帶,每月要付幾千塊的撫養費。王國龍在家裏躺不住。

“我最愛在車上聽恐怖小説,犯睏了,能提神兒。”出發的時候,夜已深。王國龍這次進京,沒打算長待,卸了貨他就要趕往下一站。

長途運輸事業才剛起步,他想拼兩年,先把車貸還完。

  2

  360天在路上,叔侄倆比夫妻在一起的時間還長

李寶強和李洪岐在香河服務區把車停好,此時已近正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今天,叔侄倆想吃頓好的。他們走進服務區餐廳,這裡有35元一份的自助餐,也算難得改善一下伙食。

  (攝影 于曉丹)

“平時捨不得住個旅館,我們車上都帶著方便麵,小電爐,都自己煮方便麵吃。今天實在吃不動(方便麵)了。”50歲的李寶強是車主,從八年前開始,54歲的老叔李洪岐入夥兒給他打工,倆人合跑一輛車。他們來自唐山,都有近30年的貨車運輸經驗。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路上。

最近這五六年,叔侄倆主要跑烏魯木齊到河北路段,一個往返大概需要十來天。每次出發前,他們都會在車上準備一些瓜果蔬菜和乾糧,路上還要經過一段無人區。準備再充分,也會有“萬一”。

“開到新疆,冬季跑車最難最辛苦。就怕遇到下雪,曾經因為下雪,在路上堵了一個星期。”那次,李寶強和李洪岐“斷了糧”,不得已跟過路司機借麵包吃。

“我們倆形影不離,兩個人在一起也有好處,就是互相照顧。”李洪岐患有糖尿病,李寶強負責提醒老叔吃藥。李寶強體形較胖,裝車的時候爬不到高處,李洪岐就獨自承擔這部分工作。

記者想借這次採訪機會讓叔侄倆互相説説心裏話,李寶強有些靦腆:“我希望老叔身體好點,能跟我多跑幾年。”李洪岐哈哈一樂,“老闆,以後對我再好點兒。”

路上有了伴兒,對於李寶強和李洪岐的家人來説,心裏的擔心也能少一些。

  3

  想起孩子,他抑制不住內疚和悲傷,妻子轉頭擦掉眼淚拍拍丈夫肩膀

張紅軍和李靜是一對夫妻,他們打水回來,被記者攔住了腳步。採訪過程中聊起家聊起孩子,張紅軍抑制不住內疚和悲傷,李靜悄悄轉頭擦掉了眼淚,堅強地拍了拍丈夫的肩膀以示安慰。

張紅軍説:“對孩子、對父母,心裏有説不出來的愧疚。一年年的,也看不了幾次孩子,有時候回家,孩子對我們會特別生疏。父母年紀都大了,我們不能在身邊孝敬。畢竟我們這個年齡,為了養車,為了養家,你得幹,你得奮鬥……”

  (攝影 于曉丹)

李靜陪張紅軍跑運輸已經三四年,她辭掉了在工廠的穩定工作,就想給丈夫搭把手。丈夫的辛苦,李靜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她盡可能幫丈夫分擔。

他們把駕駛室裝扮成一個溫暖的小家,鍋碗瓢勺柴米油鹽都搬了進來,讓丈夫不會在開車時餓肚子或吃冷飯。她在旁邊陪丈夫聊天,避免他犯困出危險。夜間停車休息時,李靜幫忙照看車輛,讓丈夫能安心睡個好覺。只要是跑運輸的貨車司機,幾乎每個人都有被偷油的經歷,他們盡可能避免損失。

如今,貨車司機的群體中,有越來越多的“夫妻檔”。貨源競爭激烈,公路盤查密集,油價連年高漲等等一系列因素,嚴重擠壓了貨車運輸的利潤空間,夫妻搭檔,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省開支。

五一假期,他們還在路上。李靜説,這趟車跑完回家,他們要休息幾天,陪著孩子在家附近玩玩,享受下親子時光。

  4

  聽著炒菜的交響聞著熱騰騰的飯香,終於吃上“下午六點的早餐”

下午六點,塵土飛揚、噪音縈繞的高速路邊,不合時宜地飄起一股兒熱氣騰騰的米飯香,崔師傅劈裏啪啦在車架上炒著菜,一盤大豆醬炒雞蛋,一盤榨菜,兩個鹹鴨蛋,一鍋燜米飯,他和搭檔姜師傅吃上了這一天來的第一頓飯。

從瀋陽開車過來,在香河服務區短暫休整,他們要在規定時間內進京,把滿車的小轎車安全送到目的地。“運輸轎車擔的風險和責任更大,它們就像孩子,不能磕著不能碰著,得精心照料細心呵護,矜貴無比。”崔師傅最高興的事兒,就是圓圓滿滿交差,平平安安到家。

來過北京好多次,他們也沒什麼機會去走走逛逛。即使有機會停留幾天,他們也會選擇休息。崔師傅説,等以後不幹這個行業了,他想去趟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如果去,爬完了第二天出不了車……”

姜師傅曾經帶著兒子出過一趟車,孩子發誓不會再來第二次。但從此兒子理解了爸爸的辛苦,會經常打電話囑咐爸爸吃好飯、睡好覺。“這就是動力啊!”姜師傅累並快樂著。

  5

  多拉、慢跑、注意安全

五一節到了,央視網記者想讓受訪的司機師傅給“卡友們”送上幾句祝福。平安回家,是幾乎每個人都會説到的詞。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血液”,據統計,我國76%的貨運量是由公路運輸承載,而這個鉅額的數字背後是被稱為“公路上的遊牧民族”3000萬貨車司機的默默付出。

貨車司機人在旅途,一路奔波,經歷風霜雨雪,忍受挫折委屈,這些都不算什麼,堅強一點,他們可以挺過去;最苦、最累、最痛心的是思家念親的情感煎熬,斬不斷,理還亂,不招自來,揮之不去。

  (攝影 于曉丹)

每天為生計奔波在路上,貨車司機的“家”就是駕駛室那小小的兩平方。睏了睡在一人寬的小床上,餓了泡麵吃到“傷”,他們希望少挨罰,希望車不出故障,希望一路暢行無阻,希望每一次出發都心情順暢,每一次回家都滿載而歸……

編輯:于曉丹

歡迎提供線索,徵稿郵箱:news@vip.cntv.cn
  • 中央網信辦傳播局 指導單位
  • 錢蔚 羅琴 總監製
  • 魏驅虎 監製
  • 王敬東 策劃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