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漲價,放手一搏還是飲鴆止渴?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9-04-11 作者:宋清輝

核心提示:共享單車既不可能像四大發明那樣從古至今都服務著人們的生活,也不可能像高鐵那樣不可替代,不可能像不斷升級的掃碼支付技術和網購那樣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只是一個時代過程中的産物,當新的更便捷的代步工具出現的時候,它的危機也將到來。

  

像大多數互聯網創業企業一樣,共享單車在經歷了燒錢吸引用戶後,進入到幾家巨頭殺熟收割時期。繼摩拜單車、小藍單車之後,4月8日,哈羅單車也將漲價提上日程,使用價格由原來的1元/時變為1元/15分鐘,讓很多網友發出了告別的呼聲。

隨著眾多小型共享單車企業的倒閉和退市,幾家處於龍頭地位的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逐漸擴大,人力成本、單車投放、管理成本等一系列成本也隨規模擴大而增長,在沒有其他有效盈利模式的情況下,漲價無疑成為了企業的不二之選。

近年來,很多産品的價格都在上漲。而敢於漲價的行業,基本都是缺少替代性或者用戶粘性比較高的行業。

一般而言,非炫耀型以及非生活必備品的市場需求情況,與自身價格成反方向變動,變動情況一般為弧向下的曲線,即同一物品在價格走高的情況下其市場需求將減少。不過,即便市場需求減少,只要其邊際收益大於等於零,産品就可以放心漲價,這是一種底氣。

從替代性來看,如果共享單車保持統一價格即形成價格同盟,那麼其整體的價格彈性會非常低,因為市面上似乎沒有能夠替代共享單車如此方便、可即用即放的代步工具,所以共享單車才敢於選擇漲價。

而在共享單車誕生前,人們照常出行、照常上班、照常上學,共享單車的出現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只是方便了部分人們的生活、節省了一點時間,這種在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新工具,其實地位比較尷尬。

在共享單車收費過高的情況下,人們可以選擇走路或者選擇其他更便宜的公交系統至目標地,這樣一來,共享單車的用戶粘性就會下降,作為互聯網企業,用戶粘性下降意味著失去流量,也意味著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

但共享單車的漲價可能會産生這樣的效果:用戶減少後,共享單車的每日使用次數會降低一點,車的折舊速度也會降低,那麼自行車的每日維護費用也會降低,運營團隊人員可以相對減少即又降低了人力成本,以此衍生又可以再降低許多成本,並能減少企業的經營壓力,如此一來這也等於變相賺到錢了。

其實,共享單車盈利並不難,不一定非要漲價,只要自行車被使用上千次、經歷風吹日曬雨淋還能有個八、九成新,而且所有零部件都正常,那麼這輛車就有望追回成本、開始盈利。

現實情況非常殘酷,雖然沒有獲得單車破損、折舊情況的具體數據,但時常可以看見掉鏈子、壞剎車、歪輪胎以及無法使用的自行車,也許新車收費價格高一點,用戶們可能還可以接受;但是一輛看起來不乾淨、用起來不安全的舊車還要漲價,用戶們心理就可能會産生更多抵觸。這些自行車的盈利情況將會越來越差。

這種利用不可替代性殺熟的盈利模式犧牲的是共享經濟賴以生存的流量和用戶。共享單車既不可能像四大發明那樣從古至今都服務著人們的生活,也不可能像高鐵那樣不可替代,不可能像不斷升級的掃碼支付技術和網購那樣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只是一個時代過程中的産物,當新的更便捷的代步工具出現的時候,它的危機也將到來。

正如許多精通營銷者認為的那樣,共享單車沒有必要漲價,完全可以採用“羊毛出在牛身上,豬買單”的模式,因為共享單車的海量用戶是可觀的流量,將這些流量靈活轉換後,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作者宋清輝係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