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遠古植物揭秘1億年前印度板塊如何漂移

科技新聞來源:新華網 2019年01月17日 10:2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南京1月17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英兩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新近通過對白堊紀遠古植物化石的研究,還原出距今1.45億年至8500萬年前後,印度板塊如何與澳大利亞板塊分離、並向北漂移。這一成果為研究板塊運動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據。

  印度板塊是指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以南的區域,在地域上包括西至巴基斯坦、東至中南半島西部的地區,我國西藏南部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它原本位於南半球,屬於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地質學家認為,在距今6000萬年前後,不斷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發生碰撞,由此抬升出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此次,研究人員根據陸生植物易受海洋地理隔離,從而能準確反映板塊間親緣關係的特點,從古生物角度還原出1億年前白堊紀早、中期印度板塊的運動歷史。科研團隊在位於我國西藏崗巴縣的沉積地層中發現了豐富的陸生植物孢粉化石,並對這些化石展開了系統研究。

  研究發現,在1.45億年前,印度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的植物類群高度一致,這説明此時兩者仍然相連。大約1.1億年前,印度板塊與澳大利亞的植物類群出現差異,兩者開始分離。從約1億年前開始,印度板塊的植物群展現出與澳大利亞板塊完全不同的特點,這表明作為一個被海洋孤立的板塊,印度板塊開始了孤獨的“北漂”歷程。到8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北緣開始出現原本非洲北部特有的植物,這説明此時印度板塊已經從南半球中高緯度漂移至赤道區的非洲北部附近,兩個陸塊之間的陸生植物已經可以“互通有無”。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地質學期刊《三古》上。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