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科學家:別緊張 尚未證實阿爾茨海默症是傳染病

科技新聞來源:科技日報 2018年12月14日 11: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這是一起悲劇案例。

  2015年,英國《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曾有8名病人接受了被朊病毒污染的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c-hGH)治療,之後死於克雅氏病(CJD),其中4名病人的腦內檢查出了β澱粉樣蛋白的病理特徵。當時c-hGH被認為有可能是這一變化的來源。

  時隔三年,《自然》雜誌12月13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報告稱,最新證據表明,病人接受的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能夠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狀。

  醫源性傳染釀悲劇

  由各种醫療操作導致的醫源性人傳人朊病毒疾病,潛伏期可以超過50年。其中一個著名案例,就是在英國進行的對1848名身材矮小的人進行的人體生長激素治療。

  2015年發表的那篇論文指出,在接受了被朊病毒污染的人體生長激素治療後,病人會因罹患克雅氏病死亡。這是一種較罕見的、已被發現可傳播的腦病,受感染的人一般伴有視覺喪失、肌肉萎縮、進行性癡呆等多種症狀,通常會在發病的一年內死亡。人們已很熟悉該病的變異型或新變異型——瘋牛病。

  在這項治療中,使用的人體生長激素是從屍體來源的腦垂體中提取的,而當時沒人注意到,這些腦垂體當中有一些已被朊病毒感染了。該治療從1958年開始,到1985年,在收到接受治療者中有人出現了克雅氏病的報告後停止了。截止到2000年,38個病人患上了克雅氏病。

  但在這些克雅氏病患者的大腦灰質中,英國科學家意外地發現了β澱粉樣蛋白病理特徵。而且這一回似乎表明,病人是因為c-hGH療法而産生了β澱粉樣蛋白病狀。

  還原β澱粉樣蛋白“污染事件”

  β澱粉樣蛋白病理特徵是大腦澱粉樣血管病(CAA)和阿爾茨海默症的一種重要標誌,這些病人大腦也出現了符合阿爾茨海默症特徵的血管壁以及相關的腦澱粉樣血管病。但這幾位死亡時年齡在35歲到51歲之間的病人,卻沒有一位擁有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症的遺傳變異。

  難道和朊病毒一樣,用來生産人體生長激素的腦垂體,其實也含有澱粉樣蛋白的“種子”,這導致了病人出現β澱粉樣蛋白病狀?

  必須展開進一步的調查,才能確定β澱粉樣蛋白“污染事件”的源頭和過程。

  鋻於此,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朊病毒疾病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過去這項研究的基礎上,獲取了病人曾被暴露的部分c-hGH樣本。他們採用生物化學方式分析是否存在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結果發現若干樣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

  之後,團隊研究了樣本中的β澱粉樣蛋白,是否有可能在活體生物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狀的潛力。研究採用了基因改造小鼠,這些小鼠會表達突變型人化澱粉樣前體蛋白(APP)基因,並且會在6個月左右的月齡出現β澱粉樣蛋白沉積的初始跡象。

  6周—8周大的雌性小鼠直接接受原始c-hGH樣本的腦內注射。注射240天后,這些小鼠産生了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大腦澱粉樣血管病,但是各種對照組小鼠(包括注射了當前使用的合成重組hGH的小鼠)幾乎完全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並不意味阿爾茨海默症是傳染病

  這一實驗過程可以概括為:某一批次的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樣本被β澱粉樣蛋白污染,後來這些樣本出現了能夠在小鼠體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狀的現象。該發現表明,原始批次的c-hGH包含能夠在小鼠體內“播種”病狀的β澱粉樣蛋白,而實驗證據也表明,此前人類患者所接受的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確實能夠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狀。

  研究人員強調,目前還需要通過單獨的tau蛋白小鼠模型,來檢測c-hGH樣本中的tau蛋白的種植潛力。而這項研究並不意味著阿爾茨海默症就是一種傳染病或可以通過輸血傳播,不過他們認為,評估澱粉樣蛋白病狀的醫源性傳播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換句話説,這項研究提示了人們,應該儘快注意其他已知的醫源性傳播途徑——例如外科器械的使用等方式,是否會和人們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腦澱粉樣血管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而目前的這些新發現,還無法證明阿爾茨海默症的直接傳播性,但是支持這樣一種假設:β澱粉樣蛋白病狀可以通過醫源性方式,進行人際傳播。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3日電)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