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的痛點:輸在了起跑線上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8-11-16 作者:沐城

核心提示:“還記得去年刷爆國內球迷圈的日本高中聯賽嗎?在曾經的世界盃舉辦場地上演、全國電視直播、超過4萬的上座率……相比較日本高中聯賽的高調,中國的高中足球錦標賽則顯得無比低調,低調到它還沒有屬於自己的百度百科……”

1

“還記得去年刷爆國內球迷圈的日本高中聯賽嗎?在曾經的世界盃舉辦場地上演、全國電視直播、超過4萬的上座率……相比較日本高中聯賽的高調,中國的高中足球錦標賽則顯得無比低調,低調到它還沒有屬於自己的百度百科……”

近日,澎湃新聞一篇《日本高中足球大賽刷屏,中國高中錦標賽連百科都沒有》的文章讓人深思,也讓人清醒。

足球,是中國球迷心頭始終繞不開的“坎兒”,解不開的“結兒”。

就在我們眼看鄰國日本、韓國在世界盃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時候,就在我們仍舊期待著國足再次進入世界盃的決賽圈的時候,就在國人經常會問我們的足球到底與日韓差距在哪的時候,對高中足球聯賽的關注程度和重視程度也許就是我們尋找答案的入口。

其實,不止足球項目是這樣,中國體育很多項目都是如此。

我們總是關注成年人競賽的成績如何,得了第一,得了金牌,舉國歡呼;輸了比賽,得了第二,都覺得垂頭喪氣,沒有成功,進而化成胸中惡氣,在網絡上指責甚至咒罵運動員和教練員。而我們對青少年的培養和比賽則忽略不計,缺乏關注,知之甚少。

僅僅關注成年人比賽的最終結果,卻忽視了青少年培養的應有關注、應有投入,這就好比“想叫馬兒跑得快卻不給馬兒吃草”;像蓋摩天大樓而不打地基,這樣的摩天大樓是脆弱的,也是禁不起風吹雨打的。我們不是輸在了成年人比賽的一次競技上,而是輸在了起點,輸在了基礎上。

中國體育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們的關注度很高,大家也喜歡看比賽,可真要是輪到自己家孩子想要練體育,家長就會極力反對,認為練體育會耽誤學習,會沒有出息。無數熱愛體育的青少年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被抑制,被反對,被“扼殺”的。

家庭環境如此,社會環境也大體相同。我們經常聽説學校的體育課上成了自習課,經常聽説某某同學玩球又被老師罰站了……學習任務繁重的青少年僅有的鍛鍊時間也都被課程擠佔了,僅有的鍛鍊熱情也都被老師罰丟了。在暑假寒假,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拿著球徘徊在緊閉的校門口的青少年。

其實,這些孩子的願望很簡單,只是想進入校園體育場地進行熱愛的體育活動,和學校擔心的校園治安問題一點也挂不上鉤。殊不知,這些關閉的校園大門,阻攔的可能就是一個體育發展的未來之星。

這些青少年假期被學校“拒之門外”也反映著社會體育公共資源的匱乏。一些設施條件比較好的場館和場地基本都是不對外開放的。一些對外開放的收費場館也讓經濟條件較差的青少年無法“施展”。

中國有龐大的體育人口,有巨大的體育市場,可優秀的運動員相比於人口基數和市場規模少之又少。造成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體育人口紅利得不到充分利用和釋放。

以足球為例,據2014年中國足代會的《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中國足協的註冊球員數不足2萬人,與近鄰日本的差距達到了45倍。由此來看,中國足球水平落後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社會和家庭反對孩子們練體育也不是“無本之木”。“冠軍搓澡工”之類的新聞屢見不鮮,那些沒有拿到冠軍,沒有練出成績的運動員生活更加慘澹。這也是家長和社會擔憂的主要原因。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抑制孩子體育熱情的社會氛圍就一天不會好轉。

我們不回避問題,但也要轉變觀念。現在中國有一部分青少年就可以憑藉體育特長獲得良好的高等教育,這些青少年進入高校後既可以選擇走職業化道路,也可以在畢業後選擇從事體育以外的其他行業,這給了運動員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和更高的保障,這種情況正在使我國體育事業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與這種積極轉變不相稱的是對待體育的觀念沒有跟進,還停留在“體育無用論”的階段。所以,打破觀念束縛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關鍵。

姚明4歲就得到了第一個籃球,丁俊暉的父親更是賣房資助兒子……姚明、劉翔、丁俊暉、李娜……這些國人耳熟能詳的體育明星能夠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其天賦出眾、刻苦訓練,更大原因是因為他們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只要社會和家庭對青少年的體育熱情能多一些關注,多一些投入,多一些支持,我們國家就將會有更多的“姚明高度”、“劉翔速度”、“俊暉準度”、“李娜力度”。

本文首發于央視網《見識》欄目,同時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央視網”查閱。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