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密集出售資産,房地産的寒冬真的來了嗎?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8-11-14 作者:譚浩俊

核心提示:近日,深圳華僑城房地産有限公司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掛牌轉讓由其控股的上海萬錦置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及36359.15萬元債權,轉讓底價為16.63億元。掛牌信息顯示,深圳華僑城持有上海萬錦置業100%股權。

1

近日,深圳華僑城房地産有限公司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掛牌轉讓由其控股的上海萬錦置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及36359.15萬元債權,轉讓底價為16.63億元。掛牌信息顯示,深圳華僑城持有上海萬錦置業100%股權。

我們看到,在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市場處於低迷的狀態下,華僑城這樣的房地産市場的主力企業也出現了資金鏈緊張現象,需要通過轉讓資産來維持資金平衡和正常運行了。房地産市場的寒冬真的到來了嗎?面對房地産市場出現的變化,開發商到底應當降低房價還是出售資産,確實到了需要認真思考、好好選擇的時候了。

從今年以來的情況來看,通過轉讓和出售資産籌集資金、維持資金平衡的開發企業也越來越多了。2018年1至10月,房企累計項目股權出售動態已經達到473條,超過2017全年的387條。如華夏幸福宣佈以32億元轉讓河北多宗項目予北京萬科、嘉凱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轉讓涉及5家公司6個項目的房産項目資産包,等等。

從實際情況來看,開發企業轉讓資産,有的可能是為了剝離虧損資産、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的則可能是為了轉型需要,更多的則是為了籌集資金,應對可能出現的資金風險。

無論是企業轉型還是籌集資金,都從一個方面説明,房地産市場確實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過去那種有錢沒錢都能玩得歡的日子,可能正在遠離而去。

現在的問題是,從開發企業採取的應對之策來看,似乎並不像轉讓資産那樣表現得緊張和具有危機感。因為,開發企業並沒有選擇降價售房來回籠資金,而是通過轉讓資産來維持資金平衡。

這是否意味著,開發企業仍存僥倖心理,仍然希望房地産市場能夠回暖,調控政策能夠放鬆。

必須正視的一個事實是,從信貸政策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不可能再對開發企業鬆綁,更不可能給開發企業放水。尤其是最近一次降準,不僅是定向的,而且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和政策指向,並嚴格了紀律要求。

另一組數據則説明,開發企業在從銀行得不到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只能求助於債券市場。據WIND數據統計,1至10月,房企信用債發行規模已超420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房企信用債發行規模;進入四季度,房企紛紛發債應對融資困境,10月房企國內信用債發行規模達325億元,同比增幅超90%。

很顯然,發債的成本不會太低,而發債獲得的資金,也不是過去那樣用於買地和開發,而是以新債還舊債。前些年發行的債券,如今都到了還本付息期,迫切需要通過再融資償還到期債務。

也有分析認為,開發企業通過轉讓資産可能促進企業的轉型,減輕企業的轉型負擔。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轉讓資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難獲得自己滿意的轉讓價格。

所以,是否要考慮降價售房,是開發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如果死杠房價,一旦資金鏈斷裂,後果將十分嚴重。如果説過去捂地能夠賺錢、能夠讓土地增值的話,現在捂房,極有可能會給開發企業帶來災難。

本文首發于央視網《見識》欄目,同時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央視網”查閱。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