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揭開面紗 年底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科技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10月24日 09: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西安10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今天舉行的第五屆載人航天(國際)學術大會上獲悉,我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我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此舉旨在展現載人航天最新科技成果與發展理念,也為紀念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獻上一份厚禮。

  當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披露中國空間站的設計詳情:中國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和實驗艙II,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

  其中,核心艙軸向長度16.6米,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3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兩個停泊口。對接口用於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停泊口用於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

  生活控制艙又分為大柱段和小柱段,大柱段直徑4.2米,小柱段直徑2.8米,主要用於空間站的統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員生活,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夠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

  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總體方案優化,採用轉位機構和機械臂結合的方式,進行艙段轉移、對接,在航天員和機械臂協同下,可以完成複雜艙外建造和操作活動;建造規模適度,預留了艙段和艙外載荷平臺擴展能力,最大可擴展3個艙段;設計新型平臺裝載大型光學設施,開展巡天和對地觀測,與空間站共軌飛行,必要時可停靠空間站進行維護和補給,開闢了分佈式空間站體系架構的創新模式。

  截至目前,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面開展空間站研製建設,各主要系統均在按計劃進行初樣研製,核心艙將於今年年底轉入正樣研製階段。按計劃,我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建造。

  據介紹,載人航天學術大會是我國載人航天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屆,是載人航天工程領導和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為加強載人航天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推動工程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前四屆分別於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在浙江杭州、湖南長沙、四川成都、黑龍江哈爾濱舉辦。

  此次大會首次以國際會議形式召開,共徵集主題論文176篇,邀請了15位業內外專家就載人航天未來發展、月球探測、能源、材料、商業航天等方面作主題報告,楊利偉、王亞平、Ulrich Walter(德國)等中外航天員還將與西北工業大學青年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