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記者李仁虎、張麗娜、王雨蕭
昔日濃煙滾滾、粉塵遍地,如今藍天白雲、山清水秀……曾被國內外媒體關注的污染重地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市,以鋁業污染治理為突破口,探索國際先進治污方法,推動全域環境發生根本性好轉。
技術水平先進 污染排放全國最低
一座城因煤而建,因煤而興。多年來,內蒙古通遼市下轄的霍林郭勒市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煤發電、電煉鋁、鋁做鋁後加工的産業路徑,被業內專家認為是全國最理想的煤電鋁一體化産業基地,現已形成3325萬噸煤炭、442萬千瓦電力裝機、177萬噸原鋁及161萬噸鋁後加工産能。但鋁電解過程中産生粉塵、氟化物、二氧化硫,周邊草原生態環境受到污染,牛羊等牲畜大量患病死亡,當地群眾苦不堪言。
“2016年6月,中央環保督查提出嚴厲批評,促發霍林河來一場環境治理風暴。”通遼市委書記李傑翔説,政府督促企業在原環保達標排放基礎上,實現超低排放。2016年底,煤電鋁一體化企業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公司第一個“吃螃蟹”。
行業沒有示範案例,超低排放工程該怎麼幹?公司技術骨幹組成攻關小組,反復研究論證,最終確定採用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凈化技術。公司副總經理惠憬明説,這是此技術首次在電解鋁生産中使用。2017年底4套裝置全部穩定運行,是國內首套超低排放裝置。
如今的鴻駿公司廠區乾淨整潔,花草遍地。惠憬明介紹,國家排放標準顆粒物≤20mg/Nm3,二氧化硫≤200mg/Nm3,氟化物≤3mg/Nm3,實際排放指標顆粒物小于5mg/Nm3,二氧化硫小于35mg/Nm3,氟化物小于0.3mg/Nm3,3項指標排放量均為全國最低。
另外兩家鋁業大戶內蒙古錦聯鋁材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創源金屬有限公司也于去年相繼實施超低排放工程。今年7月初,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文海等11位行業專家現場鑒定認為:在電解煙氣幹法脫氟的基礎上,首次採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脫氟協同凈化技術,運用於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鋁電解煙氣凈化,排放指標明顯優於國家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該項成果已在3家企業實現産業化應用。
環保化為優勢 企業嘗到甜頭
“要麼在環保督察中被淘汰,要麼用科技創新殺出一條路,把環保變成企業的競爭優勢!”霍林郭勒市委書記張鴻福説,企業按最高標準實施減排,雖然增加了投入、提高了成本,但也從中嘗到了甜頭。
“4套裝置投入3.1億元,結果如何誰心裏都沒底,沒想到最後效果比預期還要好。”鴻駿公司黨委書記曹廣華笑道,“噸鋁成本增加90多元,但保護草原生態是央企必須履行的責任,能為其他企業起到示範作用,這錢花得值!”
錦聯公司兩套超低排放裝置共投入2.49億元,噸鋁成本增加約70元。“短期看投入成本的確加大了,但隨著國家對企業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對企業而言,誰先邁出這一步,誰就走在了行業前頭。”錦聯公司總經理高恒説。
集風光煤電鋁和鋁材加工一體的創源公司,在建設時就安裝了超低排放裝置,噸鋁成本只增加40元左右。公司總經理曹勇告訴記者,超低排放標準高、污染小,在建設時就同步實施,成本增加並不高。
曹廣華説,今年以來山西、雲南等多地電解鋁企業來鴻駿公司“取經”,學習超低排放處理技術。“企業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我們希望為行業提供超低排放技術經驗。”
全域環境治理 青山綠水再現
扎魯特旗那仁寶力皋嘎查,離最近的鋁廠不足10公里,一度污染嚴重,從2013年開始搬遷。牧民哈斯巴特爾説,小時候草能長到齊腰高,可前幾年連腳脖子都沒不過,牲畜還經常生病。
2016年起,霍林郭勒市開展了建市以來力度最大的污染整治,全市僅超低排放就投入4.7億元,煤炭封閉儲運投入10多億元,生態環境正在發生逆轉。
霍林郭勒市共有11家煤礦,其中8家為露天礦。2017年起,霍林郭勒要求涉煤企業一律做到“儲煤不見煤、運煤不露煤、産煤不散燒”。全市14台火電機組將在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實行“誰治理誰投入誰受益”政策,對全市礦山開採損壞的10萬畝土地分期分批治理;治理沙化、裸露山體,去年至今退耕還草12000多畝;棚改8700多戶,今年底全部實行集中供暖;近3年全市綠地面積增加3990畝,綠地率達42%;2016年獲評“自治區生態宜居示範市”……
通遼市環保局委託第三方機構監測表明,3家電解鋁企業超低排放投運後,按177萬噸電解鋁産能計算,每年可減少粉塵640噸、氟化物350噸、二氧化硫2.1萬噸。霍林郭勒氣象站監測表明,過去45年平均每年沙塵15.6天,而近3年只有5.1天。
哈斯巴特爾説,現在,草原又慢慢變回了他記憶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