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浦東:小步換大步 開放再開放(經濟觀察·改革開放前沿)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8月09日 09:2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兩家英國老牌保險公司——韋萊、怡和最近喜氣盈門。今年我國發佈擴大金融開放新舉措後,它們是第一批獲准擴大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企業。

  “過去只能做大客戶,現在與國內保險公司一樣,也可以做中小微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了。”韋萊保險經紀公司CEO徐匯智很滿意。具有180年曆史的怡和保險集團所屬怡和保險經紀公司,剛把總部從廣州搬到上海浦東,忙著佈局新業務。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從部分業務做起,不斷擴大業務範圍和網點,最終享受國民待遇,全面參與中國市場競爭。開放再開放,這是浦東乃至整個中國金融業改革的步伐。

  外資企業和金融機構進入中國,步子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之初,上海僅有4家外資銀行,還只是設立代表處。外資銀行並未全面佈局,準備先進入,逐步適應。當時,外資金融機構收得比較緊,與經濟狀況有關,也與外資金融機構需求有關。“外資企業是外資銀行的重要客戶,隨著他們快速進入中國,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步子越來越大。”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局長張紅説。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外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外資金融機構,特別是外資銀行便優先在浦東集聚。2007年,渣打、匯豐等外資銀行法人化,在中國建立法人公司,由只受理外匯業務,轉向全面經營外匯及人民幣業務。

  2009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建設意見發佈,一大批外資企業進入上海。至2010年,合資基金公司快速增長,全國批准了37家,其中20家就在浦東。

  2013年,上海自貿區運行,外資金融機構,特別是外資資管機構更是乘勢踴躍進入浦東。

  摩根大通所屬摩根資管的發展歷程,正對應著我國擴大金融業開放從未停歇的腳步。“以前,外資資管機構只能設立合資機構,因此2004年摩根資管與上海國投合資成立了基金公司上投摩根。”摩根資管中國總經理周玲玲説,2016年,獨資設立外商獨資資管公司放開,摩根資産迅速成立獨資公司,第一家正式落戶上海。

  “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新一輪金融開放的力度前所未有,落地速度也前所未有。目前,摩根資管已經拿到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業務牌照,正緊密籌備産品發行。

  浦東開發時,金融業為零,但從無到有,萬丈高樓平地起,截至今年6月底,浦東持牌外資金融機構298家,佔持牌金融機構30%。外資法人銀行全國僅39家,浦東佔了16家;合資基金公司,全國45家,其中22家在浦東。

  金融改革先走小步再邁大步,資本市場大門越開越大

  不僅僅是開放金融大門吸引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市場、自貿區平臺引入境外投資者分享我國發展成果,也是浦東金融開放的一大特色。

  在浦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10余個金融市場集聚,讓中國經濟與世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絡與互動。

  位於浦東的上交所曾提出開設國際板的設想,直接引入境外企業在滬上市。因為種種原因,計劃暫時停止。曾有人擔心,資本市場的開放會不會止步。

  這些人顯然低估了中國打開大門的決心。此後不久,滬港通、債券通、黃金國際板開啟。

  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力度不斷擴大。但是,至2014年11月,QFII在中國資本市場佔比仍不足2%,而新興資本市場比例通常超過30%。

  如何提高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制度性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如何擴大跨境投資便利性,逐步滿足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A股市場、境內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股票的需求?這些都成為挑戰。

  在這種背景下,上交所與港交所聯手,推出滬港通,保持兩地資本市場原有框架,使兩地資本市場得以互聯互通。自2014年11月開通,三年間,滬港通總成交金額6.05萬億元,日均成交額87.19億元,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取得長足進步。

  延續這樣的思路,2017年7月,滬港之間債券通啟動,成為境外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一種機制安排。

  債券開通時,中國債券市場市值高達67萬億元,全球第三。但因為市場準入限制、參與程序繁瑣等,境外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市規模僅為8000多億元,不足1.5%。如今,債券通開通,極大放寬了境外投資者市場準入限制,打破既有藩籬。至今,超700家境外機構獲准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

  既支持開放創新又有效防範風險,蹄疾步穩、穩中有進

  以前是利用開放倒逼自身改革,這是浦東和上海金融改革所走過的歷程。如今,改革精細化,主動作為成趨勢。

  建設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是重要內容。要為自貿區內企業個人提供金融服務,如何設計運行體制?既要保障自由便利,還要保障安全與資金往來,這是一大難題。

  “當時,打算設計成離岸金融模式。但是,從自貿區主體看,離岸業務並不佔主體。因此,從企業實際出發,上海自貿區創造性地建設了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張紅説。

  在這一賬戶中,實現了本外幣一體化和中外資企業跨境金融服務審慎統籌管理,為金融開放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有效載體。截至今年4月,自貿區內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8127億元;累計812家企業開展跨境雙向資金池,資金池收支總額約11399億元。

  浦東還發揮自貿區創新機制,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目前,已支持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功發行首單3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熊貓債”累計發行超2000億元。

  推進改革膽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浦東及自貿區成立金融工作協調推進小組,建立金融綜合監管聯席會議機制,試點金融綜合監管,銀行業務創新與監管互動、航運保險産品註冊等長效機制逐步確立。

  目前,浦東及自貿區正在對標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貿區和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現有開放基礎上,形成更加開放的格局。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