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帶給我們的三個沉重的思考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8-07-22 作者:敬一山

核心提示:雖然還沒有發現太多被確證的疫苗受害者,但這一事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帶給我們太多沉重的思考。

 

0

 

疫苗最近成為點燃全民焦慮的新火花。

 

風波的緣起,是長春長生生物公司先是傳出狂犬疫苗生産造假,接著被權威消息證實,其製造的破疫苗無效,但已經打入山東25萬多名兒童的身體。

 

雖然還沒有發現太多被確證的疫苗受害者,但這一事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帶給我們太多沉重的思考。

 

其一,疫苗監管的漏洞,讓所有人感到大為震驚。

 

百白破的問題2017年11月就被食藥監總局發現,但直到8個月後,吉林有關部門才採取行動,沒收了逾25萬支疫苗用剩下的186支,罰款300萬。

 

無論是監管的效率還是懲罰的力度,和假疫苗所帶來的可能危害相比,都顯得輕如鴻毛。

 

所以,雖然之前官方一直強調,國産疫苗的質量已經和進口疫苗一樣,我國已建立覆蓋疫苗全生命週期的監管體系,但此次事件讓這種宏觀層面上的安全保證已經變得難以具有説服力。

 

其二,輿情的應對遲緩而無力。

 

面對社會公眾的焦慮聲討,這一次權威部門的輿情應對,總體也是遲緩低效的。

 

對於一再發生的波及範圍相當廣泛的疫苗問題,越強調監管的週全盡力,在極具衝擊力的個案面前,越顯得荒誕虛假。

 

行勝於言。相關部門應從速啟動,嚴加懲罰責任人,完善政府監管鏈條,才是對輿情最好的回應。畢竟亡羊補牢總比無所行動更好。

 

其三,傳統常規的監管思維之外,有必要嘗試讓多方位的監督發力。

 

這次忙著翻看疫苗接種手冊的家長,大多會驚訝于自己此前對疫苗的無知。在現實中,孩子從出生那天起,該打什麼疫苗,尤其是一類疫苗,基本都已經被相關部門包辦了。家長需要做的,只是在規定時間把孩子送過去,根本不會太在意打的什麼疫苗,打的哪家企業的疫苗。

 

國家包辦免費提供疫苗,這本來是進步,家長願意讓渡自己的知情權,也是出於對公權力的徹底信任。但現在看來,僅靠政府部門的內部監管,很難杜絕一再發生的疫苗問題。有媒體調查發現,長春長生此前涉及多起行賄,行賄地方醫院、疾病防疫部門,用給予回扣的方式推銷産品。

 

應對封閉運行中的腐敗,就有必要還社會充分的知情權,發揮媒體、公眾等各方的監督作用。比如,一個地區給孩子接種哪家企業的疫苗,事先應該徵詢家長的意見。如果一對一徵詢在落實上存在困難的話,那在政府採購環節,應該吸納家長代表參與決策。雖然家長未必都是疫苗專家,但只要開放了選擇和監督通道,社會上總有專業的父母會站出來發揮篩選作用。

 

因此,我們呼籲相關部門儘快回應民意,對違規企業展開徹底調查,以嚴肅的追懲重塑公信力,同時也要儘快切實探索更多的監督方式,儘快消除個案之後的普遍焦慮。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