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端午節民俗地圖】傳承四百年吉祥平安“渡河公”壯族香囊“麼乜”守護太陽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18日 10:2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除了入藥,艾草還可用於各種端午節香包、香囊的製作。在廣西上林縣的三里鎮,有一種非常可愛的壯族端午節香囊:“渡河公”,至今已經傳承了四百多年。

 

  用多種彩布,縫製成一個小布人,小布人的懷中,抱著一個金色的大南瓜,這就是廣西上林的“渡河公”香囊。

 

  上林“渡河公”手工藝傳承人 鐘蔚蓉:“單個的是表示吉祥如意,雙個的是表示相信相愛,還有四個的表示四季平安,還有六個的六六大順,還有多個的十二個的都有,表示團結,多民族團結。寓意很好,吉祥如意。”

  每到端午節,上林縣三里鎮一帶,都會舉行盛大的放渡“渡河公”活動,讓它乘坐小船,隨水漂流,寓意去除厄運,祈求平安。之所以如此,是緣于一個古老的故事。

 

  記者:“相傳在遠古時候,天地遭遇洪荒,一對金童玉女抱住一個神奇的大南瓜,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漂流到了三里鎮的匯水橋畔,得以倖存,後來被尊為壯族的始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渡河公’。”

  上林“渡河公”手工藝傳承人 鐘蔚蓉:“以前我們老一輩傳下來的是黑頭的,無臉的,現在我們給它加上了現代的元素,添上了面部表情,這樣就喜慶。”

  縫製“渡河公”,全靠手工。製作身體的布料,一般使用較為艷麗喜慶的;面部可以用紅潤的粉紅色的,金黃色的南瓜肚子裏,可以放入曬乾粉碎的艾葉,再填充絲綿,繡上眼睛和嘴巴,歡樂、生動的“渡河公”就做好了。

  壯族香囊“麼乜”:守護太陽 風調雨順

 

  而在廣西百色,也有一種壯族傳統香囊,與“渡河公”長相非常接近,名叫“麼乜”,有著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傳説是為了紀念右江流域的壯族勇士,伯皇。他找回龍珠,讓太陽重現光芒,從此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

  右江區“麼乜”手工藝傳承人 黃桂珍:“‘麼乜’兩個字就是壯語中神與母親的意思,相傳古老的傳説龍與太陽的故事。”

 

  傳承人黃桂珍説,“麼乜”主要是端午時節,用於安神鎮驚、解毒除穢,裏面會放入艾草、菖蒲、菊花等草藥,製作難度最大、也是最精妙的地方,在於根本看不到走線的痕跡。

  右江區“麼乜”手工藝傳承人 黃桂珍:“以前每家家長都是自己做,母親自己做給小孩,個個都是這樣一套下來挂在脖子上都去看劃龍舟。”早已不是一項單純的體育賽事,而是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