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美麗中國長江行】擁江發展 滿目綠意 探尋三峽生態保護的“雲陽路徑”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20日 11: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

  央視網消息(記者 袁育堃)漫步在33公里長的“環湖綠道”,感受著西南地區最大“海沙沙灘”的魅力.....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裡曾是一片禿嶺荒坡、雜草叢生的景象。5月15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重慶市雲陽縣,探尋三峽生態保護的“雲陽路徑”。

  重慶市雲陽縣位於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因兩山夾江,四季多雲,且居住地多處於山和水的陽面而得名,素有“四時雲陽,雲的家鄉”、“彩雲陽光”之美譽,這裡歷史悠久,文脈燦爛......

  在雲陽縣新縣城北面的龍脊嶺,有一條引人注目的生態文化長廊。幾年前,這裡一片禿嶺荒坡,雜草叢生,垃圾遍野,破舊雜亂的民居與周邊極差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城市的一塊癩疤。

  “早些年前,一些市民會在這裡違規搭建,亂耕亂種亂倒的現象特別嚴重。”雲陽縣環湖綠道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成林向記者介紹,由於衝溝廊道破壞嚴重,每年夏季泄洪後,庫岸消落帶上的土地大片裸露出來,地質災害隱患突出。專業人士進行測評發現這裡水土流失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及水庫的運行壽命。

  2002年,雲陽縣委縣政府科學規劃“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建設,十年磨一劍,將這裡的山、水、城匯為一體,為廣大市民營造了一個健身、休閒、遊覽的樂園。2015年正式啟動縣城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採取了工程治理、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等多項措施,規劃全長近33公里的環湖綠道。

“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成為市民的“客廳”

“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成為市民的“客廳”

  現如今,這裡的生態景觀帶成為市民的“客廳”,休憩的樂園,唐成林告訴記者,每天在“長廊”活動的市民達萬人以上,“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成為城市中心的一條綠色廊道,被喻為呵護城市的“生態綠肺”。

  好的生態環境助推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為提升雲陽旅遊形象注入了新鮮血液。在“長廊”之側的登雲梯,成功舉辦了9屆國際登梯賽、3屆全國城市摩托車登梯賽等,來雲陽旅遊人數明顯增加。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達15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億元,包括“長廊”在內的雲陽三峽梯城于2014年成功創建4A級旅遊景區,是重慶市唯一一座城區變景區的典範。

雲陽龍缸景區秀麗的風景吸引著不少外地遊客

雲陽龍缸景區秀麗的風景吸引著不少外地遊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雲陽將“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作為基本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其中,“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建設只是雲陽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按照“景區景點、全域全季”思路,厚植“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生態優勢,雲陽不僅為三峽庫區保護生態做出了示範,更是走上了一條旅遊脫貧致富的“雲陽路徑”。年接待遊客量超1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60億元,旅遊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10%,實現了跨越發展。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