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落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文章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2月04日 06: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

  謀篇佈局,運籌帷幄。如何寫好建設現代化體系這篇“大文章”,習近平全局在胸。

  以“新”為序 下筆生輝


  2018年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7年11月3日,我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亞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在江蘇成功下水。

  2017年12月31日,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亮燈,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2018年2月2日,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

  自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現代化經濟體系”後,一項又一項重大工程捷報頻傳,不斷刷新世界各國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認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經濟強國”的背後必然有“科技強國”戰略的強大推動。

  “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習近平的講話,不僅為創新發展指明了新目標,也提供了不竭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我國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位。

  如何抓住時代新機遇,開創發展新局面,是黨中央必須解答好的時代命題。自2014年開始,我國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超過2%,國際公認這是一個國家進入創新活躍期的關鍵時間窗口。

  創新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堅持創新的發展思想,既是新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大有可為的廣闊舞臺。實現高質量發展,讓創新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石;推動創新,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生活質量。

  以“實”為綱 築牢基礎

  2017年12月12日下午,正在徐工集團考察的習近平,坐進剛下線的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機駕駛室,向技術人員詳細詢問起重機的性能、産量、價格等。(圖片來源:新華社)

  善戰者,求之於勢。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習近平一向看重實體經濟的發展。

  十九大後,習近平首次調研即選擇了我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他在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看望勞動模範、技術能手等職工代表時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同時,他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要求:“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才能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提高12.5個百分點,是2012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從盈利能力看,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6%,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必須抓住發展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早日實現産業強國的夢想。

  以“強”為要 擘畫現代化強國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圖片來源:新華社)

  強國,是習近平為未來的中國印上的醒目標簽。“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這句展望,贏得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地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2016年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而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歐洲貢獻了0.2個百分點。聯合國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有1/3是依仗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達15%,比5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

  從建設工業強國、航天強國、海洋強國、網絡強國等硬實力,到建設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等軟實力,正如習近平所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華兒女“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猶記習近平2018年新年賀詞,“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只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堅忍不拔、鍥而不捨,中國人民就能走好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走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文/戴萌萌)

編輯:蔡純琳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