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趙忠賢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忠誠超導終成賢

中國新聞(原創)來源:央視網 2017年01月09日 11:4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從20齣頭的小夥子,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今年75歲的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與超導研究打了半個多世紀的交道,他憑藉著對超導研究的熱愛,在科研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印證了鐵杵磨成針的堅韌不拔精神,帶領中國的超導研究從起步階段,躍升到國際最前沿。

趙忠賢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介紹舊實驗室。來源:新華社

趙忠賢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介紹舊實驗室。來源:新華社

       熱愛超導研究,這是採訪中趙忠賢院士反復説到的一句話,而這簡單的一句話,其實也是趙老能夠幾十年堅持超導研究的最主要原因。

       趙忠賢,1941年出生在遼寧新民。高中時代,他被國家提出的“向科學進軍”號召深深吸引,對蘇聯的衛星、火箭等科技發展産生了濃厚興趣。1964年,趙忠賢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來到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滿懷著對祖國科學未來的美好憧憬,他走上了漫長的超導研究之路,當時我國的超導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

年少時期的趙忠賢

年少時期的趙忠賢

       超導,是荷蘭物理學家卡梅林·昂內斯在1911年發現的物理現象,它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特定臨界值以下時,電阻為零的現象。因其在能源、交通、生物醫療、信息通訊等領域的重要應用價值,長期以來,各國都在尋找液氮溫區的高溫超導體,甚至是室溫超導體。

       在超導研究領域,我國起步晚,雖然已經認識到超導的重要性,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缺少科研經費和科研設備,超導研究舉步維艱,然而這些困難都沒有阻礙趙忠賢研究超導的熱情。

       用自製的土設備搞研究,這是趙忠賢和同事們在那段一窮二白的日子裏,解決設備短缺問題的唯一方法。用自製的爐子燒樣品、做實驗,憑藉不懈的努力與刻苦的鑽研,1987年,趙忠賢和研究組第一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科研人員在超導研究領域的實力。他們獨立制出臨界溫度在93K(即零下180.15攝氏度)的“釔鋇銅氧液氮溫區超導體”,使便宜好用的液氮替代了昂貴的液氦來實現超導,這是中國在超導研究領域的第一次重要突破。

自製土設備

自製土設備

       在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後,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超導研究團隊向新的科研目標邁進。2008年,趙忠賢意識到鐵基超導體很可能是新的高溫超導體材料,他提出了高溫高壓合成結合輕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並帶領團隊很快將鐵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到50K以上,最終創造出了55K(即零下218.15攝氏度)最高臨界溫度的世界記錄,這一紀錄一直保持至今。這是我國在國際超導研究領域第二次重大突破。

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

       趙忠賢帶領研究團隊在超導研究領域的兩次革命性突破,使中國的超導研究在短短二十多年間,從默默無聞到走在世界前列。曾經兩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趙忠賢,至今仍活躍在國際超導研究的最前沿,併為我國培養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高溫超導研究人才。

       從50多年前,孤身一人到北京求學的小夥子,到今天古稀之年的超導研究領軍人物。趙忠賢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世界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用實際行動撰寫了中國人以鐵杵磨成針的精神,為國家崛起而奮鬥的壯麗詩篇。

       趙忠賢説:“(中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中國人應該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信心來作出這一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