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裏,老百姓的“錢袋子”發生了哪些變化?“新華視點”記者了解到,一年來,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接連出臺:社保降費加速推進,“兜底”收入標準持續上調,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為主要目標之一的收入分配改革效果正在顯現。有專家認為,2016年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加速推進年”。
收入分配改革政策“重頭戲”頻出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與GDP增速基本同步。與此同時,地區收入的差距在縮小。從已公佈的前三季度數據看,西部地區收入增速較高,貴州、青海兩地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達9%,領跑全國。
收入增長背後是一系列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落地推動。
一年來,收入分配改革政策“重頭戲”頻出。《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等改革政策接連發佈,瞄準技能人才、農民、科研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多個群體分類施策,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社保降費加速推進。國務院4月中旬的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等繳存比例,為市場主體減負、增加職工現金收入。在去年基礎上,從今年5月1日起兩年內,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失業保險繳費費率,予以階段性降低。
業內專家介紹,儘管降低社保繳費費率主要集中在單位企業繳費部分,但通過為企業減負,一定程度上也為保證員工現金收入增長騰挪出部分空間,將給職工帶來實打實的現金收入增加。如廣東省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費率從0.5%降至0.2%,職工預計全年可少繳24億元。雲南省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費率去年從1%下調至0.6%後,今年又下調至0.5%。以月收入5000元的職工為例,由此每月減少失業保險繳費25元,一年可增加現金收入300元。
失業保險金、養老金提高。今年以來,河北、天津、青海等省份宣佈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漲幅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同步調整基本養老金,總體增長水平為2015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了提高。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説,今年以來,國家層面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接連推出,各部門各地方具體的改革措施加速落地,尤其是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收入分配體制增量改革空間縮小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改革進展非常不容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今年可以説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加速推進年’,改革速度和政策力度比以往有明顯提升。”
中等收入群體“擴容”導向明顯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我國收入分配的主要政策目標。隨著一系列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出臺,以公職人員、技術技能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為代表的中等收入群體增收、“擴容”導向明顯。
--多個省份公務員工資調整。目前,北京、湖南、福建、山西等多個省份已完成公務員工資調整,職務工資標準和級別工資均有所提高。危某是江西省撫州市某鎮副科級公務員,已經參加工作11年。他今年工資每個月漲了250元,年現金收入將近七萬元。“這是我參加工作這幾年漲工資力度最大的一次。”危某説。
--技能人才、科研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在改革中獲利明顯。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16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全國34個主要城市的白領平均薪酬為稅前7531元,北京以9886元的月薪位居第一。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各地企業發佈的平均薪酬水平一直處於上升趨勢,春、夏、秋三季的平均薪酬分別為7018元、7233元和7531元,環比分別上漲3.9%、3.1%和401%。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中等收入群體改革受益會更加明顯。11月,《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發佈,針對我國科研人員的實際貢獻與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的問題,構建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性收入三元薪酬體系。在此之前,《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出臺,技能人才、科研人員、企業管理者等多個群體增收可期。
--藍領工人收入持續增長,不少人順利跨入中等收入群體。58集團發佈的《2016-2017年度藍領招聘市場白皮書》顯示,2016年藍領群體薪資較去年同期增長12%,月均收入為4260元。上海、北京最高,月均收入接近5500元。在藍領收入增速最快的十個城市中,武漢漲幅最高,達到17.6%,南京、合肥兩個城市增幅緊隨其後。收入較高的上海、杭州、福州漲幅也較大,均超過15%。
陳靜是一名催乳師,隨著“二孩潮”到來,她的收入有了較快增長。“現在我每個月保底6000元,一個月掙八千一萬的時候也有。只要掌握一技之長,收入總不會太差。”陳靜説。
經濟轉型給收入分配帶來哪些挑戰?
2016年收入分配改革總體取得明顯突破,同時,一些挑戰也值得關注。
首先,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速度放緩。業內專家分析,自2012年以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續放緩,從2012年的10.6%降至2015年的7.4%。2016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延續了這一趨勢。
這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更加明顯。比如,截至12月初,遼寧、江蘇、天津等多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10.7%。不過,調整的省份數量明顯少於往年,調整漲幅也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漲幅。
在天津市紅橋區從事環衛工作的張偉麗,原來每月工資1850元。今年7月1日起,天津最低工資標準由每月1850元調整為1950元,每小時10.6元調整為11.2元,張偉麗的工資也隨即調整為2000元。“儘管每月增加了150元,但物價也在上漲,生活質量並沒有提高多少。”張偉麗説。
此外,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部分行業去産能、調結構,將給就業和增收帶來較大壓力。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今年受經濟新常態以及産業政策等影響,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産能影響相關從業人員工資收入,部分大宗農産品價格下降使部分地區增收困難,城鄉居民轉移凈收入增速有所放緩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另外,儘管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但基尼系數仍處於國際較高水平。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宗勝説,儘管近年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多次“跑贏”城鎮居民,但城鄉差別絕對數仍然較大,“目前社會群體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現實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他説。
2017年,百姓收入情況會怎樣,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如何進行?蘇海南等專家認為,2017年,要加緊研究低收入群體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抓好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調整及其他相關改革,在社保方面繼續健全社保體系、擴大覆蓋面、逐步縮小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金差距,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等工作。同時還要做好兜底工作,讓低收入人群的升入增長跑贏CPI,生活質量不降低。
還有專家建議,明年尤其應該加快財稅方面的改革,完善個人所得稅,細緻研究制定房産稅、遺産稅等,逐步強化對居民財産分配關係的調節。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充實。(記者翟永冠、傑文津、李勁峰、向志強、韓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