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2月18日,工作人員在河北省昌黎縣新集鎮嘉誠實業集團蔬菜基地的大棚內給西紅柿整枝打杈。近年來,河北省昌黎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圍繞現代“大農業”概念,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市場+基地+農戶”的新型模式,走農業産業化道路助農增收。據介紹,目前該縣農民設施果蔬種植面積達13.5萬畝,甜玉米10萬畝,馬鈴薯12萬畝,淺海灘塗養殖魚蝦及貝類海産品77萬畝,農業産業化經營率達到70%以上。記者楊世堯攝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汪文品)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表述首次出現,是在2015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12月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回顧這一年我國的農業工作,各項改革深入穩步推進,開局有力。
記者從農業部獲悉,我國2016年全年糧食産量達到12325億斤,成為歷史第二高産年,棉油糖、肉蛋奶、水産品供給充足。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呈現出“兩穩、三進”的特點,即農業生産穩,農民收入穩;農業結構調整有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步邁進,農村改革穩步前進。
農業結構優化分行業調整突出優質安全
今年以來,農業部突出抓好九大重點,位列第一的就是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出臺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和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意見,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玉米麵積,擴大糧豆輪作和糧改飼試點範圍。
今年也是實施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新機制第一年。數據顯示,我國稻麥口糧生産保持穩定,庫存壓力大的玉米已調減3000萬畝以上,市場緊缺的大豆面積則增加了900萬畝以上。
同時,今年還進行了分行業的結構調整,一方面,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佈局,調減轉移1600萬頭。另外,召開奶業振興大會,以中國奶業20強為龍頭引領奶業振興;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推進漁業結構調整,出臺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指導意見,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
在農業結構優化上還突出優質安全,調優品質結構,在綠色産品供給側推出系列舉措,為深入推進綠色食品供給夯實了基礎。
今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産,新建成果菜茶標準園800個,創建畜禽水産養殖示範場6851個。紮實開展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首批命名107個縣(市),加快全程監管和追溯體系建設。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新認證“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産品、地理標誌)産品1.3萬個。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開展無疫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2016年全年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這一年,主要農産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5%,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農村改革穩步前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記者從農業部獲悉,這一年我國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的出臺,開啟了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又一重大制度性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面積超過8億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超過270萬個,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比超過30%。
目前,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中已有33.3%發生流轉,2.3億承包戶中有6600萬戶或多或少流轉了土地。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正是適應生産力發展、適應當前現實的制度安排。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正是回應我國農村農業發展的結構性變遷。
承包地“三權分置”及農村“三塊地”改革和“兩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齊頭並進,還促進了農業人口進城落戶,加快了新市民轉化進程。
農業部門還著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方面促進産業融合發展,以國辦文件印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制定發佈全國農産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規劃,深入實施農産品産地初加工補助政策,開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等示範創建和宣傳推介,組織實施農村産業融合試點示範工程。
另一方面推進農村産業扶貧,制定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産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推動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指導各地編好規劃,制定環京津貧困地區發展特色農業扶貧共同行動,開展定點扶貧地區産業發展&&人培訓,遴選一批産業精準脫貧的範例和樣板,引領帶動重點區域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增幅總體高於城鎮居民,但較往年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升綜合生産能力
在綠色發展觀的指導下,今年農業部門在面源污染治理和資源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方面也加強了工作力度。2016年農藥使用量繼續零增長,化肥使用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接近零增長,一些地方實現負增長。
一年來,我國緊緊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各地一邊補農業基本建設之短板,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一邊補農業生態環境之短,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據介紹,今年我國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範區11個,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200個,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基地600個。創建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和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水産健康養殖示範面積比重達到51%。啟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驗示範區創建,探索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
同時,農業部門開展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和洞庭湖區畜禽水産養殖污染治理試點。啟動洞庭湖、鄱陽湖等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繼續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南方重金屬污染、華北地下水超採治理試點。啟動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探索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模式。
在提升綜合生産能力方面,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完成106個重點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開展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創建一批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比2015年提高1.2個百分點。
近日,財政部、農業部還聯合印發《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實效性。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明年要深入實施化肥農業使用零增長行動,全面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切實抓好農業資源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 加快構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