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7月26日,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審議。
《實施辦法》自2007年開始施行,至今已有9年時間。據統計,我市民族地區6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倍增。
累計安排市級以上財政性資金152億余元
執法檢查組認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堅持把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擺在全市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實行“面上保護、點上開發”“不取多予”等政策。
據統計,2007年以來,我市累計安排市級以上財政性資金152.73億元,支持渝東南民族地區基礎設施、特色産業和社會事業發展。
市財政在鞏固“不取”政策基礎上,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從2007年的36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159億元,年均遞增21%。
同時,相關市級部門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民族地區社會事業投入等。
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據統計,《實施辦法》實行以來,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2015年,民族地區5區縣GDP達到733億元、公共財政收入69億元、固定資産投資87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3元,分別約為2007年的4倍、5倍、5倍、4倍、2倍、3倍。
交通方面。渝湘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通車,民族地區實現與主城區4小時快速連接;渝懷鐵路、渝利鐵路建成通車;黔江機場建成通航,烏江航道完成整治。截至2015年,渝東南民族地區行政村通暢率達到85%,300戶以上的撤並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
教育方面。2016年,民族地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9%,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99%,主要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醫療方面。按常住人口計算,民族地區5區縣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達到5張、每萬人衛生技術人員數達到46人。
社會保障方面。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
脫貧攻堅方面。2015年,民族地區5區縣共有208個貧困村整村脫貧,16.27萬貧困人口脫貧越線,佔民族地區總貧困人口42.1%、佔全市貧困人口總數17.1%。
生態保護方面。民族地區五5區縣2015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均超過340天,已劃定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森林覆蓋率均超過或接近50%。
建議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
執法檢查組表示,我市民族地區發展快速,但因經濟總量小、實力弱,貧困問題依然突出,特色産業支撐乏力,生態保護髮展任務繁重,實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困難大、任務重。此外,在《實施辦法》貫徹執行中也存在問題,例如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配套資金減免規定落實不夠、民族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
執法檢查組建議,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貫徹《實施辦法》的自覺性。
同時,應儘快研究制定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域發展規劃,特別是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發展規劃,以解決特色效益農業和民俗生態旅遊為主導的産業發展同質化問題。
還要進一步加大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力度,認真落實配套資金減免規定。建立市級生態補償機制,設立專項生態補償資金,按生態面積和貢獻率對民族地區進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