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大國工匠”王軍:寶鋼藍領科學家 一線工人中的創新奇才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台灣網 2016年07月23日 12: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全國勞模、寶鋼工人技能專家王軍。(中國台灣網 王文英 攝)

  中國台灣網7月22日北京訊 (記者 王文英)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寶鋼),作為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競爭力的鋼鐵聯合企業,成立30多年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輝煌成就的背後是努力拼搏攻堅克難的千千萬萬優秀一線工人,而被同事稱為“藍領科學家”的王軍,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

  7月21日下午,穿過寶鋼廠區的條條馬路,在一個簡易二層小樓裏的“王軍技能大師工作室”中,記者見到了擁有“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眾多榮譽頭銜的寶鋼技能專家王軍。剛屆知天命之年的王軍精神頭很好,透過眼鏡能明顯感覺到他眼神裏的堅毅和自信。談到在寶鋼的工作和學習經歷,王軍如數家珍歷歷在目,尤其是近十年完成的三大創新項目,更是掩飾不住對今後事業與理想的躊躇滿志。

  從崗位輔助工到寶鋼技能專家

  王軍説,他1985年到寶鋼工作,迄今已經31年了。從最開始一名極其普通的崗位輔助工,王軍在現場摸爬滾打30餘年,逐漸成長為新時代的技術工人。寶鋼技校畢業,同濟大學夜大專升本,在現代大學生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學習經歷,卻是王軍成為高級技師,寶鋼技能專家的重要基礎。他不受崗位局限,用自己不懈努力和勤奮思考,去追求人生的價值和高度,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成才和創新道路。

  在不斷努力的人生道路上,王軍已經獲得國內外發明展獲獎35項,金獎18項,諸多創新成果替代進口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五年創直接經濟效益6億元;王軍帶徒傳技經驗豐富,受聘寶鋼人才開發院兼職教授,為寶鋼和社會培養大量技能人才,主持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所在部門獲國家專利750項,國內外各類創新成果獎87項,近5年創直接經濟效益13億元,是具有較強創新創造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高技能專家。

  “像科學家一樣做工人”的創新奇才

  “向科學家一樣做工人”是王軍的座右銘,也是他給自己訂立的人生信條。而要像科學家一樣去工作,就要勤於學習和善於自考,最根本的就是創新。王軍是個不折不扣的創新奇才,一拍腦袋就是一個先進操作法。只要在生産線上發現設備的缺陷,他就能很快找到創新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在創新的道路上奔波了近30年,申報國家專利208項,已受理186項,其中授權155項,申請PCT國際專利12項已受理12項,其中授權8項,獲國家軟體著作權2項,獲寶鋼技術秘密認定42項、PCT國際專利授權8項,而且,還創造了創新應用零失誤的記錄。

  王軍注重立足崗位創新挑戰行業技術難題,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上海知識産權服務中心、寶鋼人才開發院等各專業培訓學習,提升持續創新能力,從一名剪刃工成長為寶鋼技能專家。他以學習與創新為人生坐標,積極主動參加技術傳幫帶活動和創新方法的傳播,業餘擔任王軍創新室負責人、寶鋼員工創新活動基地創新指導志願者和8家員工創新工作室導師,在他周圍形成一支創新業績和能力突出的藍領創新團隊。他通過王軍創新室建成創新攻關工作點、構成創新培訓工作線、形成創新指導工作面、結成創新交流工作網,以“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精神,帶領旗下的職工發明創造協會和青年發明創造協會,實現了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工作目標,發揮了創新的引領、示範、指導和攻關作用,他所在熱軋廠連續十二年排名寶鋼創新排行榜首。

  完成三大創新項目 攻克世界級行業難題

  王軍在近10年完成的三大創新項目包括層流冷卻關鍵設備技術、液壓系統核心備件高壓柱塞泵技術和超高強鋼矯直機支承輥技術。其中,“層流冷卻關鍵設備技術”歷時10年,攻克了世界級行業難題,徹底改變了以往此類核心裝置長期依賴進口或仿製外國産品的局面,實現了由空白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王軍是寶鋼藍領創新的典型代表,據統計,寶鋼公司近50%發明來自於崗位工人。王軍是“層流冷卻關鍵裝備技術研發及其應用”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成果《熱軋帶鋼柱塞式層流冷卻系統研及應用》攻關始於2005年,承擔和完成熱軋帶鋼柱塞式層流冷卻系統研製,構建了基於帶鋼熱軋實時全寬溫度的層流冷卻系統,發明了柱塞式層流冷卻水寬度調節裝置,發明了下置式輥道間高溫高濕環境的測溫裝置,設計了柱塞式層流冷卻水寬度調節裝置製造及裝配工藝,並研製了相關輔助裝置,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該項目成果于2009年開始應用以來不斷得到持續優化,在寶鋼股份年産量500余萬噸的熱軋2050mm産線高品質帶鋼生産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不僅社會和經濟效益重大,還解決整個行業上世紀以來一直尋求突破的技術難題,該研究成果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為我國重大裝備國産化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和保障,是寶鋼工人立足崗位創新渡過鋼鐵行業嚴冬,實現寶鋼現代熱連軋技術引領者願景的探索範例。

  此項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8項、國際專利授權6項、軟體著作權申請2項,獲得國家發明金獎2 項、國際發明金獎1項。項目成果在節能和環境保護方面效果顯著,平均提高熱軋帶鋼成材率0.8%、節水36%、節電25%以上,解決原有設備報廢並投鉅資新建影響整體物流平衡的困難,填補一項行業空白,不僅為我國鋼鐵行業熱連軋重大裝備國産化科技進步盡了一份力,還做到了我國自主知識産權海外佈局並防止國外廠商侵權。

  工匠精神就是“每個崗位都是成長的舞臺”

  談起對“工匠精神”的理解,王軍説,每個崗位不僅僅是養家糊口,而是每個人成長的舞臺和創新的平臺。如果明白這一點,任何崗位上的人都能成長。在持續的崗位創新優化過程中,自身的學習和創造力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只有這樣做,才能成為“工匠”。

  王軍認為,從個人角度來講,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對自己要“狠”,不斷對自己加壓。要成為“工匠”,不是靠喊的,要有真材實料才行,還要刻苦的學習、鍛鍊和磨煉。其次,王軍認為,“工匠精神”還包括持續性,把很枯燥的精神當成一種樂趣去做,變成一種追求去做,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充滿喜歡與熱愛。

  王軍也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他説,學習能讓知識面更寬廣,要像科學家一樣工作就必須懂得理論知識,讓自己成為有思考的人,有職業的目標和追求,永遠朝最好的方向邁進,因為“前人永遠都會被後人超越”。王軍最後強調團隊的重要性,他舉例,他在做一個項目時是先提出需求,做可行性方案,方案做好後由專家評審,專家會提各種問題,這是在幫助自己思考,從這個角度上説,專家也是團隊的一部分。據記者了解,王軍目前在首鋼帶領著一支十幾人的精英團隊。

  單位領導:王軍是群眾創新平臺上長起來的最大一棵樹

  説起王軍的創新經歷,寶鋼熱軋廠設備管理室書記呂振奎説,王軍的成長得益於公司良好的氛圍,公司為鼓勵員工創新設立了非常好的群眾創新平臺。呂振奎半開玩笑地説:“雖然有這麼一片土壤,但沒想到會冒這麼大一棵樹出來!”呂振奎評價,王軍的成功,除了平臺的支撐,主要還是靠王軍的刻苦努力和很強的創新意識

  呂振奎還提到了王軍創新的超前性。由於王軍的某些項目超前,往往會有一寫不同的看法,開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呂振奎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例,技術上不同的聲音和認識是正常的,而爭議恰恰就是該項目創新價值的體現,單位領導也會幫助王軍去克服一些苦難,多做一些疏導性的工作。

  同事:王軍是“藍領中的科學家”

  談起對王軍的印象,王軍的同事幸利軍説,最大的印象就是王軍肯鑽研,王軍一旦認定一件事,就會克服一切困難想方設法去做到。尤其是在鋼鐵行業不景氣的今天,開展項目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資金問題就是經常會碰到的,因此多數項目會被打回甚至延期,但王軍會找領導溝通爭取把好的項目進行到底。

  如何評價王軍,幸利軍説,王軍就是“藍領中的科學家”,一方面手上有絕活,現場問題可以處理;另外,王軍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掌握的知識逐漸接近科學家的水平。

  徒弟:從王軍身上學到最多的是創新精神

  談起自己的師傅王軍,2003年到寶鋼的林楠説,從師傅身上學到最多的就是創新精神。他表示,師傅非常善於發現問題然後就想辦法解決。林楠説,自己最開始對創新並不了解,自從2010年結對子跟隨王軍以來,每年被師傅佈置發明兩個專利的作業,工作節奏變快了,也增加了自己創新的壓力和動力。

  説起師傅的人格魅力,林楠説,由於經驗豐富學識深厚,王軍經常幫自己在現場解決好多實際困難,讓自己的工作負擔減輕不少。在生活上,林楠表示,師傅平易近人,基本是“有求必應”,只要有困難,師傅肯定會幫忙。他最後説,無論從工作還是生活上來説,王軍都是自己非常尊敬的老師。(完)

  王軍在工作室接受記者採訪,暢談工作和創新經歷。(中國台灣網 王文英 攝)

  室溫高達五六十度的寶鋼熱軋廠。(中國台灣網 王文英 攝)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