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剛剛抵達貝爾格萊德開始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第一場活動就是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在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3位烈士。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剛剛抵達貝爾格萊德開始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首先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使館被炸事件中犧牲的烈士。這是中國國家元首32年來首次到訪塞爾維亞,習近平也成為1999年炸館事件後首位親臨現場憑吊的中國國家元首。
憑吊儀式莊嚴肅穆。簇新的黑色紀念碑上,“緬懷烈士 珍愛和平”8個字格外醒目。中塞兩國元首敬獻花圈,一同趨前整理緞帶。緞帶上寫著“深切緬懷邵雲環、許杏虎、朱穎烈士”。全體肅立默哀30秒。默哀畢,軍樂團奏中塞兩國國歌,激昂樂曲久久回蕩。
17年光陰轉瞬即逝,“我駐南聯盟使館被炸”的慘痛事件依然深深烙刻在國人記憶裏。
時間回到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打著所謂“人道主義”的旗號,對南聯盟——一個主權國家發動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造成了超過3500人遇難、1.25萬多人受傷、數十萬難民背井離鄉,製造了當時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
同年5月7日深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盟進行轟炸,用導彈野蠻襲擊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正在使館中工作的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不幸犧牲,同時炸傷數十人,使館館舍嚴重損毀。
2009年5月7日,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在使館舊址前豎立紀念碑,緬懷在北約轟炸中犧牲的中國烈士,感謝中國在塞爾維亞最困難時期給予的寶貴支持。
此後,每年5月7日這一天,中國駐塞使館都在紀念碑前舉行紀念活動,表達對三位烈士的哀思與懷念。
當地時間5月7日深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盟進行轟炸,用導彈野蠻襲擊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原本漂亮、氣派的使館瞬間成為一片廢墟。
戰地記者:飛翔在戰火中的鳳凰
17年前的悲壯記憶,一幕幕涌上心頭。
1999年5月7日,五枚導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正在使館中工作的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許杏虎及夫人朱穎不幸罹難。他們最熟悉、最親密的戰友,使館內唯一倖存的中國記者,人民日報駐南斯拉伕記者呂岩松,不顧生命危險,強忍住悲痛,第一個將我使館遇襲的消息傳回了國內。在巨大的震撼中,呂岩松下意識地抓住自己的照相機,在第一時刻記錄下這場暴行。
據呂岩松在戰地日記《震撼世界的六十天》中回憶,當時,呂岩松和夫人小趙剛剛上樓沒有一分鐘,就聽到一聲巨響。屋裏漆黑一片,呂岩松還沒來得及點燃蠟燭,小趙剛進衛生間洗手,呂岩松正好站在衛生間的門外和小趙説話。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對那聲巨響作出反應,上面的樓板就轟然塌落下來,鋼筋水泥的碎塊從呂岩松眼前十幾厘米的地方落下。緊接著,第二次爆炸聲又響起,只見整個大使館內一片白光,不是紅光,而是爆炸近在眼前時發出的那種刺眼的白熾燈一樣的白光。這時呂岩松意識到,使館大樓被襲擊了。
首都高校學生在機場高速公路旁打開萬餘名師生簽名的150米長卷,表達對烈士們的悼念及對美國為首的北約暴行的聲討。
邵雲環、許杏虎,朱穎,他們都是中國優秀的戰地記者。
時任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總編輯夏海濤在悼念邵雲環的文章中説,邵雲環同志是1999年3月中旬離開北京去貝爾格萊德的。當時,南斯拉伕局勢非常緊張,科索沃戰火一觸即發,邵雲環精通塞爾維亞文,又懂英文,她主動請纓,前往充滿著危險的貝爾格萊德分社。
光明日報負責人當時評價許杏虎、朱穎説,許杏虎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攻塞爾維亞語。1998年7月受報社委派,和新婚不久的妻子朱穎一起,赴南斯拉伕擔任常駐記者。朱穎是美術編輯,隨丈夫赴南斯拉伕特別是在北約襲擊南聯盟後,不懼艱險,協助許杏虎做好新聞報道工作,拍攝了大量戰地照片。他們是“優秀的駐外記者”。
在戰火紛飛的南聯盟,他們冒著危險從事戰地報道,《悲壯的貝爾格萊德》、《北約“意外失誤”幾時休》、《沒有燈光的漫漫長夜》、《親歷炮火》……他們臨危不懼、堅守崗位、不怕犧牲,為和平、為正義吶喊。
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在我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塞爾維亞禮兵將花圈擺放至紀念碑前,中塞兩國元首一同趨前整理緞帶。緞帶上寫著“深切緬懷邵雲環、許杏虎、朱穎烈士”。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元首憑吊:銘記歷史,尊重生命
“不畏強權、珍愛和平”,習近平這樣評價中塞人民。他説,塞爾維亞人民在歷史上以不屈不撓的精神一次次在鳳凰涅槃中復興,中國人民對此深感欽佩。中國同塞爾維亞都是不畏強權、珍愛和平的國家。
在憑吊儀式上,中塞兩國元首強調,中塞兩國深厚傳統友誼和特殊友好感情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必將世代相傳。中塞雙方將攜手努力,共促發展、共謀和平。
尊重歷史,尊重人民,尊重生命。早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也曾憑吊在海外犧牲的援助坦桑尼亞專家公墓,他當時在紀念簿上題詞:“烈士精神永勵後人,中坦友誼世代傳承”。
歷史不容忘卻,和平永遠珍惜。這次訪問塞爾維亞,對於17年前犧牲的同胞,習近平主席同樣沒有忘記,並再一次向國內外傳遞出強烈而明確的信息。
憑吊結束後,習近平主席同尼科利奇總統為將建在使館舊址上的中國文化中心奠基。未來,這家中心將成為西巴爾幹地區首家中國文化中心。
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忠於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心意都是相通的——“在貝爾格萊德,可以去城堡、看教堂、走步行街,但最終(被炸使館舊址)這裡才是最重要、最該去看的。”“塞爾維亞人民心裏永遠記得中國當年的犧牲。在那個非常時期,中國和我們站在一起,你們的傷痛也是我們的傷痛。”“建立中國文化中心,使塞爾維亞人有更好的條件來表達對犧牲中國友人的哀思,也能加深塞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使維護和平的力量更加強大。”中國文化中心的奠基,寄託著中塞兩國人民對未來真摯深情的憧憬。
在被霸權主義者粗暴炸毀的使館舊址上,重建象徵和平友好的文化中心,習近平主席正向世界提供一種致力於持久和平的中國方案和智慧——摒棄武力,走和平發展道路。正如人民日報鐘聲文章指出的那樣,牢記歷史、維護和平的共同追求,正成為新時期中塞友好與合作最牢靠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