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推動網信事業發展

新聞頻道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6年04月25日 22: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2016年4月19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是他就推動網絡強國建設、推動網信事業發展所做出的一次全面、系統、深刻的論述。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事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論斷,對互聯網建設和網信事業發展做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任務要求。

  “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經歷了10幾年經濟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目前,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的關鍵時期。産業轉型升級、産能調整替代、産品消費需求都需要新的動力去推進、新的方式去滿足,22年來的互聯網建設發展以及“互聯網+”所孕育的創造潛能,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和支撐。

  中國網民人口已達到7億,中國發展成為網絡大國,互聯網普及率快速提高,數字技術加速跟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推廣應用跨越式發展,互聯網發展正進入社交化、移動化、智慧化為表徵的新階段,迎接機遇實現彎道超車,中國正邁向網絡強國的目標理想。互聯網孕育著巨大的市場,可以充分發揮新技術渠道的效果疊加效應。“互聯網+”所具有高生産率、高技術創新、高産業關聯的産業特性,能夠迅速吸收先進科學技術,在現代技術和管理的基礎上,創造出更高的勞動生産率和附加值,從而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此意義上,互聯網事業的發展無疑會為中國經濟轉型帶來新契機,意味著“互聯網+”帶動之下産業升級發展的巨大空間。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進網絡強國和網信事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質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激發“互聯網+”經濟活力與驅動力,自主創新是增強信息化建設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儘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抓住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和新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這必將進一步推動創業創新浪潮,推進富有創意、想象力的“互聯網+”産業融合升級,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人們的未來生活,“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群眾工作經驗的科學總結,要求黨的工作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密切黨同群眾的聯絡,凝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曾在多個場合加以強調,在2013 年6 月北京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他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

  互聯網給人們的意願訴求表達提供了新平臺,也為黨員幹部改進作風、密切聯絡群眾提供了新的工作空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為了更好地聽取民情了解民意,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開微博用微信,利用互聯網開闢工作新途徑,為深入體察民意、因勢利導化解矛盾積累了新經驗。但是,應該看到,相關部門的整體網絡工作水平和實際成效與人民的期望值還有差距。有的地方雖然上了網,但“官微”又“僵”又“緩”,網民提問不能得到及時回復,有的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回避躲閃,不願主動作為。對群眾而言,互聯網“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依然存在。

  如何發揮互聯網渠道優勢,進一步加強民意與政府的良性互動,習近平總書記説:“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他進一步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針對實踐中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及時”,對網絡群眾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出了指導性建議,給出了實踐的方法論。同時,他強調指出:網絡要“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對網上那些處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習近平總書記“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的闡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工作理念,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與互聯網思維相結合的新思路。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

  誕生於20 世紀六七十年代計算機互聯網通訊技術,發展至今,自下而上架構了以基礎“物理”層、數字“代碼”層和信息“內容”層三個基本層面構成的閉合系統,塑造了世界範圍內各行為體密切鏈結的網絡空間,這一空間打通了“虛擬”與現實的聯絡,使信息流動加快,文化交往更加頻繁,其發展狀態與人類社會未來和文明走向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模糊了國家領土邊界,對國家主權安全構成了挑戰,基於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創新採納,使網絡安全屏障的脆弱性更為凸顯,加劇了各國安全領域的新關切。

  網絡空間的現實意義提升了網絡治理的重要性,刷新了世界對於網絡空間戰略地位和價值作用的定位評估。目前,各國紛紛加快調整佈局,從國家決策、制度機構、技術創新等層面入手,積極構建網絡文化保障、安全攻防體系,展開了網絡空間、話語的新角逐。2014 年2 月27 日,我國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在這次座談會上,他進一步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對於處理好建設發展和保障安全之間的關係,他強調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

  近年,圍繞國內外重大熱點,各種社會思潮交鋒更顯激烈。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等醜化黨史軍史、變相否定國有企業改革,激發群體對立,造成了新的思想干擾。如此種種,都給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另一方面,黑客侵襲、網絡攻擊、信息泄漏、信息侵權等問題時有發生,使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遭受威脅。針對現實解決問題,要保證安全和發展的同步推進,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揚,構築符合人民利益的精神家園。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作者孟威 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

編輯:劉亮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