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經常上網看看”是要求更是期待!

新聞頻道 中國網 2016年04月20日 12: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經常上網看看”是要求更是期待!

  習近平19日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願。

  “經常上網看看”,這句話看似平白、簡單,卻包含著深刻的內涵、寄託著殷殷的期許。在互聯網已經完成從少數精英向普通大眾普及、群眾悄然變身成為“網民”的大背景下,聯網顯然已經成為群眾意見表達的最大平臺、熱點難點問題的集散地、黨和政府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和渠道。

  正所謂,群眾在哪,工作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哪;民意在哪,領導幹部就要出現在哪。設若繞開互聯網妄談走群眾路線,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開啟了領導幹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新局面,也為凈化網絡生態習創設了新條件。習近平強調,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

  因此,領導幹部適應新形勢、樹立新思維、採取新策略,敢於“觸網”、大膽“觸網”、主動“觸網”,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正確對待,懂網用網。要把“懂網”作為一門必修課,把“用網”作為一項基本功,把“上網看看”、“在線聊聊”作為新時代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新途徑,積極從規範用語、從硬邦邦的官腔中、從傳統的固化思維模式中走出來,將自己的關注點轉移到網上,不做網絡“菜鳥”,&&“上線”觸網,客觀真實地傳遞信息、正視輿情,切實掌握輿論的傳播規律,吸引網民、團結網民、引領網民。

  善做善為,回應關切。要通過“線上”察民情、聽民聲,“線下”排民憂、解民難。網民人數眾多、思維活躍,對現實問題往往有切身體會和思考,習慣通過互聯網反映訴求。

  對待網上信息,不能只是簡單地封堵刪除,而是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及時“曬出”回復意見和處理結果,使群眾的利益關切説了有人聽、聽了有人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堅持網上問政、網下發力,充分利用好網絡來密切聯絡群眾、維護群眾利益。

  強化引導,化解情緒。網絡不是“洪水猛獸”,也並非總是只添亂不幫忙。如果一味“三緘其口”,就很容易“被解讀”、“被表達”,甚至還會造成流言謠言滿天飛。

  所以,對廣大網民表達的情緒性意見,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強化正面引導,通過説在行的話、説在理的話,説貼心的話、説動情的話,説得體的話、説合適的話,説有見地的話、説有水平的話,運用網言網語來拉近和網民的距離,廓清糾正錯誤看法,化解網民情緒,讓互聯網真正成為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重要平臺。

  主動發聲,搶佔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誰掌控了互聯網,誰就擁有最大的話語權。要認清網絡魚目混雜、輿論鬥爭處處驚險的本質特性,對那些惡意攻擊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黨史國史、造謠生事的言論,要堅持在第一時間發聲,主動亮明態度,幫助廣大網民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決不能讓居心叵測者肆意信口雌黃、煽風點火、造謠生事,全面壓縮謊言謠言和負面輿論的生存空間。

  敢抓敢管,善於亮劍。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理互聯網,是世界各國的通行慣例和普遍共識。

  要積極配合網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大力剷除網絡謠言與網絡敲詐、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毒瘤”,凈化網絡環境,助推網絡管理實現精細化、有序化、法治化,共同建設好、呵護好互聯網這個精神家園,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據頭條號@指尖的陽光)

編輯:安夢瑩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