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本屆核安全峰會的主題是“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將在兩天的會期中重點討論確保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如何有效防範和打擊核恐怖主義等議題。
雖然美國是“無核世界”概念的提出者以及核安全峰會的主要推動者,但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在全球核安全治理上的作用與貢獻同樣不容忽視。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何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如果缺少了中國的積極參與是難以想象的。事實上,對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利公利私。
自人類掌握核技術以來,核安全就一直是國際安全領域的核心議題之一。冷戰後,國際核態勢趨於複雜。一方面,隨著核門檻的降低和核技術的擴散,國家行為體的核擴散呈現加速趨勢,一些國家跨過“核門檻”成為核國家,打破了國際戰略穩定,給國際社會整體安全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非國家行為體核擴散初露端倪。一些國家的核材料和核技術缺乏有效的管理與保護。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1993年至2011年的8年間,全球官方報告的核及放射性材料的遺失、盜竊等事件超過2千起。2013年7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表示,每年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的涉及核及放射性材料盜竊事件和其他未授權活動超過100起。在“9·11”後國際恐怖主義勢力日益猖獗的背景下,這些數字和事件令人細思恐極。相關研究表明,恐怖主義勢力或國際犯罪組織獲取核材料、引爆核彈或製造放射性物質散佈裝置(即“臟彈”)以及蓄意破壞核設施等風險絕對不可低估,核恐怖主義絕非杞人憂天。可以説,冷戰後的國際核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特別是核恐怖主義的安全風險影響全球,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基於負責任大國的立場,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並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在朝核、伊核問題上起到建設性的作用,並積極支持東南亞、中亞、蒙古無核區建設;中國在地區核能安全合作上扮演積極角色,倡導建立中日韓核電安全交流與合作機制;中國建立了核安保示範中心,為亞太及世界各地的核安保人員提供培訓和技術交流。
更具有象徵意義的是中國領導人參加了歷屆核安全峰會,並在世界各國中第一個提出“核安全觀”,以東方智慧為國際核安全治理提供一種基本的價值觀參照,積極影響著世界核安全秩序、體系與機制的塑造,使國際核安全治理的理念和可能推出的具體實施方案更為公正合理。在本次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將應邀做主旨發言,全面闡述中國的政策主張,介紹中國在核安全領域的新舉措和新成就,並提出加強全球核安全的實質倡議,中國政府的主張成為全球核安全治理“頂層”機制的組成部分值得期待。(程曉勇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