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核安全全球治理走向常態化

國際新聞人民日報 2016年03月31日 06:0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①:2013年4月3日,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舉行核應急演練。

  圖②:2012年12月18日,法國盧瓦雷省一座核電站內進行核事故模擬演習。

  圖③:2016年3月18日,中美兩國合作建設的核安保示範中心投入運行。 人民視覺

  圖④:2015年6月16日,中核集團技術人員在向蘇丹水資源與電力部官員介紹中國自主三代“華龍一號”技術。 新華社發

  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核安全全球治理再次成為焦點。如何評估核安全風險?如何加強核安全全球治理?中國將以何種方式更多參與核安全治理進程?

  核材料現狀折射安全隱憂

  在全球範圍內,各主要國家以首腦峰會的方式關注核安全問題是近年來的事情。然而,核安全風險並非始於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有關建設一個無核世界、加強核材料安全的演講,也不會終結於此次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核安全風險在世界範圍內長期存在,因而核安全治理已經並將繼續是一個長期國際議題。

  目前,全球範圍內仍保有大量核材料。1945年迄今,世界各國生産核材料的歷史已逾70年。核材料最初主要用於軍事目的,以製造核武器為主,後來也逐步民用,核能以和平利用的方式造福人類。根據國際裂變材料專家組最近發佈的報告,各國擁有的高濃縮鈾存量約為1370噸,誤差為125噸,這些材料足以製造數量龐大的簡易第一代核武器。這些材料中的99%主要為有核國家持有,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是“超級大戶”。

  過去20多年中,全球高濃縮鈾的存量曾持續下降,但這種趨勢止步于2014年。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不再“稀釋”持有的高濃縮鈾,而美國“稀釋”高濃縮鈾的進展則異常緩慢。無核國家持有的高濃縮鈾大約15噸,隨著研究反應堆陸續關閉或者改用低濃縮鈾材料,這些存量呈下降趨勢。全球分離钚的存量約為505噸,誤差為10噸,其中約有98%的分離钚存放于有核國家。由於一些國家還在繼續生産分離钚,所以全球分離钚的存量事實上仍在增加。

  這些巨量核材料的安保問題值得關注。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發佈的涉核事故和非法交易數據庫統計,核材料和放射材料的走私、失竊、丟失和未授權活動依然嚴重。1993年到2014年,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據庫統計,全球共有400多起涉及非授權擁有或者相關犯罪活動的事件,700多起涉及失竊或者丟失的事件,1500多起涉及其他非授權活動的事件。這些統計數字僅僅涵蓋128個參與國家提供的數據,並不包括未參與數據庫的其他國家。由此足見,雖然迄今並沒有出現足以引發重大社會政治經濟影響和衝擊的核安全事件,但核材料的安保問題並不容樂觀。

  核安全最大的風險是恐怖分子或恐怖組織染指核材料,製造核恐怖。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曾經發現了美國核電反應堆和供水設施的示意圖、製造化學武器的詳細説明、美國城市的監控圖、美國和世界各國地標建築的詳細描述,這表明恐怖組織已經試圖製造核恐怖。冷戰結束後,已有很多證據表明,恐怖組織曾經嘗試購買或通過其他方式獲取高濃縮鈾,並曾經試圖招募核科學家。

  大量核材料因為存放在多個國家、多個地點,它們非常可能成為恐怖組織的目標。不僅如此,由於氣候變暖和經濟發展需要,很多國家計劃發展民用核電,這意味著未來核材料存量還可能繼續增加,核材料的存儲地點趨於分散、核材料運輸次數相應增加,加強核材料安保的壓力隨之上升。

  當然,核材料存量巨大並且安保狀況未必完善,恐怖分子或恐怖組織有製造核恐怖的意願,並不意味著核安全形勢趨於惡化。事實上,由於各國越來越重視核安全問題,持有核材料的各國正逐步加強核材料控制、保護和衡算,各國間的合作逐步加強,防範核安全風險的力度逐漸加大。各國不懈的努力和國際的持續合作都旨在預防可能的核安全風險,核安全峰會即是此種努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推動全球核安全制度建設

  核安全峰會分別於2010年在華盛頓、2012年在首爾、2014年在海牙舉辦。核安全峰會推動了各國加強核安全的努力,並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首先,核安全峰會培育了國際社會的核安全意識,凝聚了各國加強核安全的共識。每次核安全峰會均有眾多國家的領導人參加,這本身就説明各國核安全意識在提高。各國開始重視核安全風險,並願意採取實際措施加強對國內核材料的控制、保護和衡算,構建國內加強核材料安全的法律、法規,各國就此展開闔作才具備可能性。

  其次,核安全峰會推動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制度建設。過去幾十年中,國際社會已經構建了多項涉及核材料安全和防擴散的國際機構、國際條約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這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及其修訂案、《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聯合國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等。這些制度安排需要各國的認可和遵守執行,核安全峰會推動更多國家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人力、物力和相關技術支持,推動更多國家加入相關國際規約,從而更便利國際核安全合作。

  此外,核安全峰會推動各國在核安全問題上做出單邊承諾、採取具體行動,並推動一些雙邊或者多邊核安全協議與合作。很多國家在核安全峰會期間宣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協議,改造使用高濃縮鈾的反應堆;宣佈歸還從有核國家進口的高濃縮鈾等。這些類似的單邊承諾、雙邊合作和多邊合作是核安全峰會的實際成果,對於加強全球核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持續減少全球核材料存量

  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將尋求達成一項增強核安全的全球核安全框架文件,以樹立各國貫徹核安全措施的信心,推動全球核材料存量的持續減少。

  核安全峰會舉辦三屆之後,其重要使命基本完成,即提升各國核安全意識、凝聚各國核安全共識、培育核安全文化、促進核安全國際合作。對各國而言,核安全已然是重要議題,需要將核安全全球治理的峰會模式轉入常態治理模式,各國也應從政治表態轉入採取具體行動。

  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將討論核安全的常規議題,其中包括評估核恐怖主義威脅,並重點討論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減少高濃縮鈾的使用,提升核材料的安全保護,打擊核材料走私,威懾、探測、挫敗核恐怖主義等。這屆峰會還將發佈核安全進展公報,推動各國加強涉核機構和制度建設,繼續鞏固過去三屆峰會取得的成就和進展,在充分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對未來進一步的落實相關工作予以展望。

  對本屆峰會最大的期待將包括兩方面:第一,如何構建全球核安全框架或者體系;第二,核安全全球治理如何從峰會模式走向常態治理。現有核安全治理的機構、條約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已經逐步完善,核安全全球治理也逐漸由美國主導轉向各國共同參與,如何建構一個全球核安全框架值得期待。未來如何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如何實現核安全的常態治理將是一個潛在挑戰。

  中國努力和貢獻有目共睹

  中國一向重視核安全問題,並在核安全方面保持了非常好的記錄,做到了“一件不丟,一克不少”。中國不斷完善國家核安全體系,提升核安全能力建設,加入了所有涉及核安全的國際法律規約,積極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相關工作,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涉及核安全的各項決議。

  核安全歸根到底是國家責任,每個國家均需建立、健全國內相關的法律規範,提升核工業部門對核材料的控制、保護和衡算,加強對核竊取、核走私的防範與打擊,“各掃門前雪”是各國起碼的責任和義務。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並且成效顯著,這本身就是中國對核安全全球治理的貢獻。

  中國還積極開展核安全國際合作。中美合作建立的核安保示範中心已經於今年3月中旬正式啟用,該中心是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設備最全、設施最先進的核安全交流與合作中心,能夠提供核安保教育與培訓、測試與認證,以及先進核安保技術的研發與展示。該中心有望成為核安全區域乃至全球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還同一些中亞國家開展系列打擊核非法交易的活動,協助一些國家改造研究堆等,並在核安全方面保持必要溝通。中國也為未來核安全治理的主導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工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負責任態度和所發揮的作用,受到廣泛好評。

  核安全峰會首倡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參加了歷屆峰會。在2014年海牙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明確提出加強核安全需要四個並重: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習主席提出的核安全觀兼顧各方利益,注重發展與安全之間的辯證關係,為未來各國加強核安全、國家間進行核安全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原則。

  中國為歷屆核安全峰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國提出的一些重要原則,在歷屆峰會的成果文件中都得到了重點體現。核安全全球治理需要中國的參與,也期待中國的貢獻。放眼未來,中國也必將是全球核安全框架和體系的重要推動者、貢獻者乃至主導者之一。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