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12月10日播出):到目前為止,我國自主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113次發射,其中108次發生在改革開放後。三十年間,中國航天事業正在以“火箭速度”騰飛。
在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對我國的兩顆資源衛星進行數據處理。在今年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正是這兩顆衛星及時傳回了震中的衛星圖片。到2015年,像這種對地觀測衛星還將增加到20顆左右,這就好比在太空部署了一支應急救援部隊,能在災害預測與防治等領域發揮作用。而這在三十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禮恒:當時我們的重點,還是在進行衛星技術的試驗。現在你要把技術轉化為産品,轉化為生産力。
新突破始於改革開放。1986年,國家“863計劃”就把航天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的重點,此後“載人航天”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更是成為航天發展的推進劑。我國先後研製了14種型號的長征系列火箭,具備發射各種軌道空間飛行器的能力,並形成了7個衛星系列。先後將6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並首次對月球進行了探測。
如今上千項航天科技成果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在氣象預報、通信、海洋觀測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