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聯播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經典中國 輝煌三十年】中國農業從傳統向現代跨越

 

CCTV.com  2008年10月04日 19: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專題:改革開放三十週年 經典中國輝煌30年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業生産持續增長,主要農産品和人均佔有量大幅提高,農村經濟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中央臺記者 施韶宇:這裡是黑龍江農墾的紅星農場,眼下正是這裡秋收的時候,您看我身邊這臺大型收割機,它一天能收糧食1500畝,而人工一天最多也就收四、五畝,也就是説,這個機器幹一天,相當於人工幹一年

  過去不僅是人工作業效率低,由於機械不足,常常耽誤農時,造成産量不高效益差,一個農場職工最多種幾十畝地。

  黑龍江農墾紅星農場場長 于建華:我們現在是300人種33.5萬畝耕地,也就是説人均種植耕地1000畝

  記者:為什麼能實現這個變化呢?

  于建華:就是全程實現大機械化的作業,提高了工作效率、生産效率。

  30年來,黑龍江農墾提高的不僅是生産效率。今年已經70歲的老畫家郝伯義來墾區從事版畫創作接近半個世紀,30年前,老郝的作品關注的大多是生産的場面,而今天,他的版畫除了表現這些,還增加了農業生態環保等新內容。

  畫家 郝伯義:從作品的主題一直到作品的形式,都有很鮮明的改革開放的烙印

  30年來,黑龍江農墾糧食産量從1978年的47億斤提高到現在的280億斤,商品糧從1978年的21億斤提高到現在的250億斤,農業機械化率從不足50%提高到現在的94%。

  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 隋鳳富:數字增長的背後,其實折射的是我們國家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跨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作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一步,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産力。接著,從1982年到1986年,從2004年到2008年,中央連續出臺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為農業發展助力加油。2006年,延續2000多年的農業稅被廢止,億萬農民的生産熱情再次迸發。

  中國現代農業研究會理事長 梅方權:30年來,中央的政策一直是一貫的,而且堅持惠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今天,我國糧食産量突破1萬億斤,比30年前增長近一半;今天,我國肉類産量接近7000萬噸,比30年前增長7倍;今天,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比30年前增長近30倍。農業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數量變化上,更有質的提升。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理,正在走村入戶,深入人心。這不,種了大半輩子蘋果的陜西鳳翔果農曹儒,如今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蘋果栽培技術,效果還真不一樣,老曹的蘋果不僅五塊錢一個論個賣,還能出口。

  陜西果農 曹儒: 美國專家到我這兒來以後,吃了我的蘋果,翹起拇指説,這個蘋果不錯,出口我們美國沒有任何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 張忠軍: 改革開放30年,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貢獻。

責編:魏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