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陜西、河南兩地通過政企聯手,創建“電子農務”平臺,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
前兩天,記者在陜西綏德縣三十里寨村採訪時,正忙著晾曬大紅棗兒的村民們説,今年,比紅棗兒賣得還火的,要數他們村的棗苗了。
陜西省綏德縣三十里寨村黨支部書記 安光正:去年,棗苗賣2毛錢(一株)還搶著賣不出去,有的就燒了。今年通過電子農務把棗苗信息發出去以後,新疆、東北、寧夏這些客商來了以後搶著買。60多萬株賣的是8毛一株。
安支書提到的電子農務就是能夠直達村戶的信息服務。在這個兩千多人的村子裏,60%的村民有手機,而他們大多都訂制了電子農務專門提供的農業信息。每月只需3元,而且進退自如。
然而過去由政府提供的農業信息服務站一般只能覆蓋到鄉鎮,無法進村入戶,電子農務平臺的創建則是政府和企業聯手雙贏的結果。
中國聯通陜西分公司總經理 李俊義:它(政府)有隊伍、能夠提供信息,我們有網絡,有平臺,雙方都可以把各自的資源盤活。
就在越來越多的陜西農民自願成為“電子農務”用戶的同時,河南開封等地農民腰上別的手機也陸續開通了“農信通”,僅尉氏縣十八里鎮就有農信通客戶8836戶,農信通客戶普及率達到85%以上。
河南尉氏縣馬廟村農民 張芳:現在做生意方便得多了,對方打個電話,我知道他要什麼規格,把錢給我存到賬戶上,我就把貨給他發過去,不用見面,生意就做成了。
目前,河南省141個縣級農業機構均成立了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全省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實現了信息入村,有5000多萬農民因此受益。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