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進入直播頁面 <<<
央視網消息:“512”地震過去了整整一年,作為記者,他們用心靈、用鏡頭、用文字,感受著、記錄著、思考著一個民族化解苦難、領悟堅強、走向新生的全過程。從地動山搖的那一刻,到一座座“傷城”,重建新生的每一天,他們在現場見證著歷史。在廢墟之上、鏡頭之外,他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又經歷了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5月14日下午2點,[南方週末]著名記者蘇永通、馬昌博、沈穎震區歸來做客央視網《記者歸來》欄目,講述他們親歷的“傷城”故事,獨家解析您可能沒看到的“汶川一年”。
【南方週末】記者馬昌博
主持人:您這次主要關注都江堰的重建,剛才談到很多,其實有一個村子在國家重建政策出臺之前村民開始自發重建,這裡面有一些什麼樣的細節的故事?
馬昌博:在都江堰市下面一個村子,當地政府具體出臺很多具體政策之前,因為是這樣的,農民還是覺得房子是自己這一輩子裏最重要一件事情,房子垮了,我就要趕緊重新建起來。當地農民就開始有農民在沒有明確政策情況下,開始自己建房子。而且這個農民有一個特點,他都喜歡跟風,他發現你蓋了之後,我也要趕緊跟著蓋,所以很迅速那個村子,在我印象中,大概7月份的時候已經建得差不多了,當地政府覺得很好,去開了一個現場會,學習經驗。學習當地迅速重建的經驗,但是在開現場會的時候發現一些問題,所以在政府災區重建標準,防震標準,最簡單的措施,出臺了一個東西,但是在農民自己建的房子裏面沒有,但是可能是一個單獨的,所以當地政府本來開現場會,學習迅速重建經驗的時候,發現很多問題。後來也沒有在當地再開過這種學習的現場會,後來當地政府採取一些措施,但是已經蓋好的房子沒有辦法再拆掉,所以這個不可能的,相信任何政策都是不段嘗試的問題,我一開始採訪的時候,一開始修的房子,一開始做好的地方,跟後來相比,肯定不如後來成熟,包括政府做規劃建設的時候,也有這個現象,剛才説的會有一些農村的重建的房屋,把城市搬過去,農民沒有地方養豬,後來再建的時候把這些考慮進去。肯定需要一個過程的。
責編:田詩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