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我在現場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玉臺:乍暖還寒時候 北京的春天已經來臨

 

CCTV.com  2009年03月22日 10: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論壇共同主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先生主題發言

    尊敬的李克強副總理、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首先,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各位來賓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自2000年3月論壇創辦以來,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9屆,每屆論壇都圍繞著中國改革和發展當中迫切的、最重大的問題展開討論。在國內外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中國政府領導人對此高度關心和重視,論壇的召開已經成為每年中國兩會之後國內外關注的重要活動。

    今年面臨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選定“國際金融動蕩中的中國改革和發展”作為本次論壇的主題,探悉金融危機的原因、影響和趨勢,尋求應對危機之良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産生了巨大的衝擊,歐美發達經濟體處於漩渦的中心,金融體系的嚴重危機與實體經濟衰退交互作用,形成了惡性循環。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有的國家由於外國機構投資者抽離資金而導致金融市場的混亂,匯率大幅度貶值,初級産品出口國因為全球初級産品價格大幅回落,而導致出口收入嚴重下滑,財政收入急劇減少。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因為外部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而導致出口銳減、失業加劇。有的經濟體則受多種不利因素的交織影響,形勢更為嚴峻。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三重挑戰: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部衝擊;二是國內經濟增長處於週期性的回調下行通道;三是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導致長期積累的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中國作為一個出口依存度超過30%的發展中大國,出口受到外部需求急劇萎縮的嚴重打擊。2008年11月以後,中國出口連續幾個月出現了負增長,並向相關行業迅速擴散,造成了大量企業經營困難,失業和就業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果斷調整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政策。

    2008年7月,中國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將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年初的“防過熱、防通脹”,及時調整為“保增長、控物價”。並且在去年11月份進一步調整為防止經濟速度過快下滑,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新的一攬子宏觀調控政策出手快、力度大。經濟刺激計劃規模空前。應對措施迅速出臺以來,近期一些經濟指標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勢頭正在初步緩解。

    隨著經濟刺激計劃的繼續落實,對於穩定經濟和增強信心,必將進一步産生重大的積極作用。根據兩年四萬億投資刺激方案在今年的實施情況,我們初步測算,這將拉動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約1.5%到1.9%。加上實際減稅5000億元和十大産業振興規劃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條件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同時我們更應注重經濟增長的協調性,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讓城鄉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促進社會和諧。只要我們在這些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即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在8%上下略有波動,仍然可以説是非常成功的。

    中國政府把保增長作為應對危機的首要任務,歸根到底,是為了促就業、惠民生、保穩定。中國人口高達13億,正常年份每年有上千萬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今年僅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有610萬人。就業足則民心穩,就業足則社會安定。因此千方百計擴大百姓就業,是宏觀經濟管理的當務之急。中國政府將大力改善小型和微型企業的融資環境,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完善就業培訓與失業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政策,應對危機必須堅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推動結構優化和産業升級,以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根本出路。

    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金投入和物質消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相對不足,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偏低,農業基礎薄弱,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政府強調,將短期刺激計劃與長期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著力解決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性矛盾、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大力支持技術進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保障性住房、教育、衛生、文化和地震災後重建等民生工程。

    推進社會和諧建設,加大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的力度,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鐵路、高速公路、農田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長期發展的後勁。中國將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應對危機,用制度創新來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體制性保證。改革開放不僅是30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中國成功應對危機的重要依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正是因為我們大力推進了國有企業、銀行體系、住房制度和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改革與創新,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才迎來了新一輪的經濟高速穩定發展。

    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不僅不能放慢改革的步伐,相反,要化危機為動力,不失時機的大力推進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全面提高企業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的體制環境。今年,中國將推進資源價格、財稅體制和壟斷行業等方面的改革。繼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在吸收發達國家金融創新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將從國情出發,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積極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

    這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舉措,將為中國破解保增長的難題,迎接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體制基礎。為了共同應對危機,中國將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始終堅持以實際行動倡導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首先建立國際合作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十分重要。其次,維護自由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符合各國的切身利益。

    上一個紀大蕭條時期,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大大加深了經濟危機,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又重新抬頭,各國都要切記殷鑒未遠。儘管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中國政府仍然相繼向主要貿易夥伴派出了貿易採購與投資團,用具體行動向國際社會展示了維護自由貿易體制的決心。第三,中國將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研究制定可持續貿易發展戰略,實現對外貿易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最後,國際社會應該攜起手來,推動改革不合理的全球金融體系,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與關切,推進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防範新的金融風險。共同構建全球經濟發展和治理的新格局。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剛剛閉幕,儘管我們還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從近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和優勢條件沒有改變,多年的改革與發展為中國應對各種危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制條件。中國金融體系穩健,財政收入多年快速增長,赤字水平比較低,外匯儲備充裕,應對危機的能力顯著增強。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和消費升級持續活躍的階段,國內需求潛力巨大,這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儘管發生了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當今世界的潮流。全球經濟面臨的調整和重組,也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只有堅定信心,應對得當,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在全球經濟中率先回暖,並且在中長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的增長。中國政府應對危機的積極努力,中國經濟的回暖和穩定增長,必將為遏制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促進世界經濟儘快復蘇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3月的北京雖然乍暖還寒,但是北京的春天已經來臨。謝謝各位。

責編:陳曦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