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紮根海爾25年,和張瑞敏一起創造了中國本土企業的神話;她,曾兩次入選《財富》雜誌“美國以外世界50位商界女強人” ,在員工眼中卻如此平易近人;她,將企業看作另一個家,同時享受兩個“家庭”的幸福。3月7日下午14:00,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做客央視網,就“家電下鄉立法”、“政府工作報告”等兩會熱點話題,與網友在線交流,分享企業管理心得。
[播放視頻]家電下鄉:以農民需求為導向 [播放視頻]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播放視頻]20年前砸冰箱,20年後砸倉庫 [播放視頻]金融寒潮,海爾冬泳
[播放視頻]海爾,精細的時鐘系統 [播放視頻]海爾的人“財”觀
在訪談過程中,楊綿綿總裁多次提到企業要科技創新,要有良好的企業機制,要做到這些,都需要依靠“人”。她説:“我們需要很多的人才,現代化製造和服務,以及怎麼利用信息技術和我們的産業整合起來,這需要很多的人才。”
但在她看來,有了人才企業還不一定能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人才轉化成人“財”。而這最重要的,就是要發揮人的活力。也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機制去激發人才的活力,使其發揮他的“才”,這樣才能轉化成“財”。她説:“世界上只有人的潛力是可以增值的,所有的硬體物質都是不斷的貶值的。”
海爾創造了一套獨特的人“財”激發機制,即員工與訂單直接對接!楊綿綿説:“過去一個總經理下面一定會有一個技術研發部門,然後有一個製作部門,還有營銷部門。所有的人,都是總經理給他們下任務,大家不是説我應該做什麼,而是聽總經理説他完成什麼,他就完成什麼。現在以需求為導向,但如果他們連客戶都沒有見,只見總經理,那他就不會知道客戶的需求。因為用戶千千萬萬,需求千千萬萬,一個總經理根本看不過來有什麼需求。這就需要一個個團隊研究用戶的需求,專門為他們服務。比如你需要淡綠色的服裝,這就需要人來研究,你長什麼樣的穿什麼樣的綠比較漂亮。所以我們就把各個部門的人抽出來,把他們弄到一個團隊裏,讓他們對著客戶,研究他們需求什麼。如果是人家下了訂單,他就有價值,他們可以把超額的利潤分到自己名下去,每做一個訂單,他就能分一份,做一個訂單他就能分,因此他的積極性是很高的。那麼企業的架構就變了,不是直線職能式,而是讓他們直接面對客戶創造價值。”
責編:李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