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左二)和獲釋的美國女記者李麗娜(左三)及家人在洛杉磯機場
美三任總統拿捏對朝政策
近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突然訪問朝鮮,並成功將兩名被朝鮮扣押的女記者帶回美國。據悉,朝鮮方面點名要克林頓親自出馬,奧巴馬無奈之下只能應允。
相比早先對美國前總統布什恨得咬牙切齒,朝鮮對克林頓和奧巴馬的青睞更勝一籌。而不管前面兩位總統與朝鮮有著怎樣的過招,眼下輿論的焦點都放在了奧巴馬身上。朝核問題在數任美國總統任期內延續了十餘年,成了一場讓外界看花眼的較量。
政治利益決定態度
“一直以來,美國各界總統對朝鮮的政策首先都是依據美國的根本利益而定,個人色彩和個人風格在對朝政策上只發揮較少的影響。
”中共中央黨校朝鮮問題專家張璉瑰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美國的對朝政策出現一些變化,其決定因素也是當時美國所處的環境和在朝鮮問題上的利益所在。此外,任何一個總統在執行政策中都有一個變化過程。
“克林頓在任時期,他1994年就做好了準備要對朝鮮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張璉瑰説,當年5月,克林頓下令其國防部長佩裏,做好一切準備要對朝鮮動手,但在其下任前夕,克林頓又派出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問朝鮮。布什也是如此,一開始非常強硬,但到後來派希爾擔任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又和朝鮮搞得很火熱。
布什不受朝鮮待見
如果説有什麼事情能夠體現美國總統對朝鮮態度的個人色彩,最明顯的便是布什曾經把話説得更加刻薄。他曾説,“金正日是非洲食人部落裏面的黑人小酋長”。此外,2007年12月1日,布什曾致信金正日,敦促朝鮮全面公開核計劃。這是布什擔任總統7年之後第一次致信金正日。
而朝鮮方面對布什似乎也不怎麼待見。去年年底,當奧巴馬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消息公佈後,朝鮮以最快速度報道了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這是有史以來朝鮮媒體報道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速度最快的一次。而9年前,布什當選的新聞是選後10天才在朝鮮媒體上出現的。5年前,布什當選連任,朝鮮也是在5天后才報道了選舉結果。
布什不僅在朝鮮方面遭到冷遇,在國內也受到批評。美國前總統卡特就曾指責布什政府應對朝鮮進行核試驗負部分責任。在卡特看來,布什上臺後改變了對朝政策,不僅“把與朝鮮的協議丟進了廢紙簍”,還把朝鮮列為“邪惡軸心國”之一,威脅對朝動武,結果導致朝鮮宣佈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卡特還認為,克林頓當年在職時完全阻止朝鮮進行任何钚濃縮活動,但布什上臺後這一切就改變了。
卡特在1977年至1981年擔任美國總統。卸任後曾經于1994年訪問朝鮮,同當時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會晤。4個月後,朝美在日內瓦舉行會談,簽署了關於朝核問題的框架協議,朝鮮同意凍結其核計劃。
影響奧巴馬對朝政策
然而,輿論注意到,正是在布什任期內,即去年10月,美國政府宣佈隨著朝鮮提交核計劃申報清單,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不過,朝鮮並未因此而感謝布什,此時的朝鮮似乎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新任總統奧巴馬身上。
奧巴馬從一開始就展現了堅定的意願:要改善美朝關係,朝鮮必須棄核。朝鮮於今年5月25日再次進行地下核試驗和多次進行短程導彈試射,奧巴馬政府隨後表示,美國已開始考慮將朝鮮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
這一次,克林頓在朝鮮停留了兩天一夜,同金正日舉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會晤。外界認為,有關二人交談內容的“非正式報告”今後必然會對奧巴馬政府的對朝政策産生影響。有媒體猜測,克林頓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很可能已經同奧巴馬政府進行了接觸。對缺乏朝鮮確切情報的奧巴馬政府而言,哪怕是克林頓的只言片語也是很有價值的。此外,克林頓可能會以自己“接觸金正日的經驗”為基礎,向他的夫人、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提出建議。
從性格上看,奧巴馬和布什不同。雖然他對伊斯蘭世界、伊朗核危機等都展現出了相當的善意。但是,這些區域皆處於美國戰略利益的關鍵點,是亟需解決的現實難題。
可以肯定的是,性格縝密的奧巴馬會認真思考美朝直面接觸會談的外交成本。有評論分析説,奧巴馬最可行、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應對手段,就是讓朝鮮重返“六方會談”,這在目前是兼顧各方利益的最佳選擇。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