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
作為離我們最近的鄰居,月球一直被看作是人類去往更遙遠太空的第一站。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期,人們就開始了對這個美麗星球的探索。從1958年到現在,人們一共向月球發射了130多個飛行器。
1959年,前蘇聯向月球發射了第一顆探測器——月球一號,這也拉開了美、蘇兩個大國之間的月球探測競賽。前蘇聯在十多年內共向月球發射了32枚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或逼近或登陸月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美國也向月球發射了21個探測裝置,先後使12名宇航員踏上月球,並帶回440公斤的月岩樣品。不過這一階段的月球探測,更多的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緣于政治需求的“太空競賽”。由於這場太空競賽的天文數字投資未能兌現實際利益,耗資巨大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完成後,月球探測陷入長達20餘年的低迷狀態。
90年代後半期,世界各國再度將探索的目光聚焦月球,特別是在2000年以來,各國紛紛亮出了自己的月球探測時間表。美國宇航局計劃最遲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並開始月球基地的建造工作,為下一步將人送上火星甚至更遠星球做準備。俄羅斯的計劃是在2025年之前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在2027年至2032年期間在月球上建立常駐考察基地,2035年後開始實施火星計劃。
在這一輪月球探測計劃中,一個新亮點就是亞洲國家的加入。我國和日本、印度分別在2007年和2008年發射了繞月探測衛星,並取得了許多科學探測成果。這也讓月球探測不再是少數幾個大國的“專利”。另外,英國、德國、奧地利、巴西等國家也在醞釀自己的月球探測計劃。雖然各國探測目的不盡相同,但和平利用也是大勢所趨。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